​郑庭笈被活捉,通过广播劝妻子“别去台湾”,此后全家命运如何?

郑庭笈被活捉,通过广播劝妻子“别去台湾”,此后全家命运如何?

郑庭笈到部队后的第三天,何政委找到他,问他:“你想不想让94军的军长郑挺锋放弃抵抗?”

郑庭笈不是立刻同意,也不是立刻否定,而是在纠结,在犹豫。

一个多月之前,他还与郑挺锋共进晚餐,饮酒作乐,而现在,他却已经沦为阶下囚。郑庭笈明白,即使没有郑挺锋的劝降,他也已是败局已定。毕竟,他可是亲眼见过人民解放军的强大的。

郑庭笈想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提笔写了一封信。

也许有些人看到这里会感到诧异,郑庭笈不就是一块“硬骨头”么?他被抓的时候,连军装都没脱。

郑庭笈的改变,要说是胆怯,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毕竟日本人知道郑庭笈对日作战有多么悍不畏死,这一点,他这位曾经的上司戴安澜同样心知肚明。所以,我们才会对他这么好。对此,我们只需以三场战争为例:

1937年10月的第一次战役,就是忻口战役。

那时候,郑庭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级军官,在日本兵凶猛的攻势下,竟然没有后退一步,结果身上挨了几颗子弹,生命危在旦夕。劫后余生的郑庭笈,将自己取名为:重生。他今年32岁。

1939年的第二次战役,是在昆仑关的血战。

那时候,日本人派出号称“钢”的部队,郑庭笈负伤未下前线,曾率兵斩日本名将中村正雄,震惊日本,郑庭笈也因此一举成名。他当时三十四岁。

1942年,第三次战役是对缅甸的远征。

那时候,戴安澜在战场上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如果一个师死了,就由一个副师代替他,一个副师死了,他的参谋长就接替他的位置,团长死了,副团长就接替他的位置,以此类推。

五月中旬,戴安澜身受重创。郑庭笈在带领部队突围的同时,也在照看着戴安澜。

戴安岚在弥留之际,召来郑庭笈,请求他:务必将兄弟们接回来。

其后,郑庭笈临危受命,历经数日血战,终于突破日本人的最后封锁,将戴安岚的灵柩接回。那年,郑庭笈37岁。

有了这三场战斗,郑庭笈就不会是个胆小鬼了。

其实,郑庭笈的改变,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民解放军对那些抵抗日本的国军俘虏,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郑庭笈被抓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要死了,毕竟“围剿”的时候,他们的方针是宁杀一百,不留一人。

可是郑庭笈被捕之后,军队对他的食宿从来没有亏待过。郑庭笈自然知道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差距。

第二,郑庭笈被抓之后,有一个问题想得很明白:为何国军在兵力、装备上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却败得如此凄惨?

郑庭笈来到解放区,看到人民群众这样热烈地欢迎解放军,顿时恍然大悟:蒋介石所谓的八百万没有用,共产党下面有几十亿的老百姓,凭什么打得过?

郑庭笈在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当然懂得这一点。

想通了这一点,郑庭笈心服口服。当了20多年的兵,他痛恨自己竟然没有认清现实。因此,他在一封劝哥哥投降的信中写到:

我确是大彻大悟,吾哥莫要说我是为了共产党才放弃了自己的地位。事实上,以前一直都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如今终于明白了,才敢说出来……

郑庭笈写完这封信,整个人都放松下来。11月16日,我军干部随郑庭笈到哈尔滨电台,将整篇文章朗读出来。

1948年10月28日,辽沈战役中,郑庭笈被押往哈尔滨,后转往黑龙江绥化监狱,1956年转往北京功德林。

自从郑庭笈被调到功德林后,他的家人来看他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说到这里,郑庭笈还挺开心的,有些国军军官被抓之后,妻子都跟自己离了婚,郑庭笈的老婆冯莉娟就不一样了。

郑庭笈仍在黑龙江绥化时,远在海南文昌的冯莉娟听闻他的消息,不远千里,历尽艰险,携五个儿女北赴绥化探望。冯莉娟在郑庭笈身上始终如一,这也是郑庭笈得以继续下去的一大力量。

郑庭笈对这一点非常得意,在功德林时,他曾经告诉过北京没有家人的俘虏:

“我的生活还是老样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在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丧命,而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有了老婆的安抚,郑庭笈才跟那些反抗改造的国民党囚犯们不一样,天天过得开开心心

一次星期六,冯莉娟到功德林探望郑庭笈,不等郑庭笈开心,冯莉娟便把离婚协议交给她。

郑庭笈被妻子的动作弄得一愣一愣的,他心中疑惑,郑庭笈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感情,为什么会突然要和自己离婚,冯莉娟哭着告诉郑庭笈发生的一切。

原来郑庭笈战争罪犯的身分,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学业、工作上的困难,冯莉娟为孩子们的生计,便找到郑庭笈,要求离婚。

郑庭笈听到妻子的话,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悔,悔啊!忻口一役,假如我被日本人杀死,那我也会像戴安岚那样,成为国共两党的民族英雄了,你们都会是,烈士家属,将来的日子,只会更好

……”

郑庭笈跟冯莉娟离婚断然不是感情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

郑庭笈之子郑心校,在多年以后对一位记者说:

“我觉得爸妈离婚跟爱情无关。“1942年,我爸上滇缅,戴安澜负伤,回国之后,便再无音讯。妈妈也得到了郑庭笈阵亡的官方通告,但是她坚决地说:“我想他根本就没有死!”我一定要看到他的军队,看到他的尸体!”妈妈执意不肯领取抚恤金,独自一人前往云南保山寻父,终于被她寻回。

郑庭笈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周总理为他做媒,与太太冯莉娟再续前缘。

在新中国建国10周年的时候,毛主席提出:“大赦一批真正改过自新的战犯,反革命战犯,以及一般罪犯。”

在毛主席的建议下,特赦工作很快提上了议程,4天之后,毛主席的提案,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大赦上说:“凡蒋介石一方,与伪满洲军之战犯,经十年之久,确能改过自新者,即放之。”

特赦令一出,所有的罪犯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刑期,同时也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改造程度,看是否能够得到赦免。

郑庭笈当然也很兴奋,算算日子,还有一个多月,他就满十一年了,从时间上看,确实足够了,但要改过自新,怎么才能改过自新?在那么多的战争罪犯里面,他算哪一个?他的转变符合特赦的条件吗?

这一切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渴望做一个体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渴望得到真正的自由,渴望得到大赦。

1959年12月4日,在功德林的大礼堂里,特赦会议召开了。

郑庭笈一脸紧张地走进大厅,见到大女儿,不由地想起冯莉娟,想起两人已经离婚的事情,一时之间,竟然没注意到会议的内容。

可能是他想得太入神,被旁边的人给惊醒了,旁边的人连忙推了推他,他这才回过神来。

“杜聿明、王耀武、曾广情、郑庭笈、宋希濂等人,经十年感化,确有悔过之意,现予释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公告之日起即被授予国籍。”

郑庭笈一听,脑袋里嗡嗡作响,像是有什么东西破了壳,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掉,他再也没听见法官说了什么,就连自己的女儿在代表赦免官的家人面前说了什么,他也没听见。

11年后,他终于重获自由,重获新生。

第一批赦免的是33名战俘,其中包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十名战俘,以及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溥仪,一共十一名战俘,都被安置在北京崇文门的一家宾馆里,由周恩来办公厅的同志们直接照顾。

郑庭笈出狱没多久,就被告知:“明日要见一位大领导,不必出门,自有汽车来接您。”

郑庭笈不明所以,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小命,而是担心会出问题,万一再查一遍呢?这天晚上,郑庭笈辗转反侧。

第二天,果真有一辆车来接他,他上了车,看着车子慢慢开进中南海的西花厅,周总理、陈毅、张治中、傅作义,都在里面。

郑庭笈见此,唇角含笑,周总理也伸出手来,说:“您就是模范。”众人哈哈大笑,郑庭笈被周总理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周总理亲切地问候郑庭笈,郑庭笈坐在沙发上,非常兴奋,周总理问道:“你家的情形如何?家里还有什么人?”

张治中向周总理给郑庭笈做了简单的介绍,周总理就问道:「那么,您的前妻是否再娶过?」郑庭笈明白周总理的用意,就是为自己的婚姻问题操心。

1948年,郑庭笈被捕,原本友人已安排冯莉娟及小孩到台湾的船票。不过,冯莉娟听说了郑被捕后在哈尔滨的一次演讲,于是,她决定不再回台湾,而是回到家乡文昌,在海南等待她的丈夫。

郑庭笈:“孩子的母亲到功德林找我签了离婚协议,我一开始没签,是怕妻子被拆散。我想,孩子的母亲跟我离婚是对的,她应该和我这样的国民党军官保持距离。我现在是一个公民,我有责任站在她的立场上,站在她的立场上。”

周总理: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家族的变化,是历史的安排,过去的事,你怎么就不能再活一次?对了,你有没有给自己起过一个名字,叫做重生?”

郑庭笈:“不错,当时忻口战役,我作为营长冲在最前面,结果被敌军三发炮弹击中,有一发离喉咙不过一毫米。我活下来之后,就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郑庭笈的确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忻口之役,第九军军长郝梦龄,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全部阵亡。郑庭笈的营也死了大半,自己身上也多了几颗子弹。

昆仑关一役,郑庭笈所率三团,连队长九人,阵亡七人,旁边的号长李均也被一枪打死;1942年年初,远征军开往缅甸,由戴安澜带领的第五军团200师,由郑庭笈担任副师长,200师在同谷防御战中损失惨重,戴安澜战死,郑庭笈率200师余部成功突围回祖国。

1942年4月上旬,郑庭笈之妻冯莉娟接到郑庭笈阵亡的战讯,政府要求他们领取抚恤金,冯莉娟认为郑庭笈没死,便拒绝前往。

为找到郑庭笈,冯莉娟离开南京,经过昆明和其他地方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来到中缅边界的保山,希望能在缅甸找到自己的夫君。

恰在此时,200师从野人山上走了出来。冯莉娟当时看见郑庭笈的指挥车,立刻走上前向警卫询问郑庭笈是否在场,最后得到的答复是在师部。

夫妇重逢,郑庭笈打趣道:“你竟能如此笃定我没死,可见我们夫妇之间,仍有心灵感应!”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止冯莉娟一人,据郑庭笈的回忆录记载,当年许多阵亡将士,家属不信邪,纷纷前往中缅边界搜寻。

周总理知道郑庭笈的遭遇,他说:“这里的傅作义部长已经把你们的情形告诉了我。30多年前,你重生了,现在又有了新的生活,所以,你应该再婚,重新团聚。”

郑庭笈虽然得到周总理的指示,却完全不知该怎么去做,谁知后来的一幕,却深深地触动了郑庭笈的心。

郑庭笈与杜聿明、溥仪等人,都是周总理指派到政协任文史委员,负责补写史料,却不知自己的前妻冯莉娟,也已调往政协,任打字员一职。

一日,郑庭笈被叫去打印室送文件,一进门就愣住了,依然是那位温婉可人的夫人,郑庭笈嗫嚅着说:“我是来给你送材料的。”

郑庭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赶紧走了:“上面说了,这些东西不急,您可以慢慢来。”冯莉娟笑道:“您的文件,怎么一点都不急?”

冯莉娟的一句话打动了郑庭笈,他也明白,这是上司有意撮合他们,郑庭笈转身,柔声说道:“娟,是我辜负了你们母子。”

冯莉娟二话不说,往郑庭笈怀里一扑:“我好想你。”然后两个人相拥而泣。

周总理深知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在得知二人已经重拾旧好之后,就开始着手安排他们早日复合。

郑庭笈在婚事时举杯向杜聿明、王耀武他们道:“今日我要多谢周总理,他就是我的媒人。”

说罢,他含着眼泪,一口干了。郑庭笈越说越兴奋,高声道:“周总理对我恩重如山,毛主席对我恩重如山,给了我一个崭新的生活。

这一日,对郑庭笈来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1961年3月至4月19日,郑庭笈与冯莉娟在一起只谈了一个多月,便又复合了,这倒也能理解,毕竟冯莉娟之所以要离婚,完全是迫于舆论的压力,也是为了孩子的前程,虽然两人年龄差了十五岁,但并没有什么感情上的问题。

郑庭笈满怀感激地对前来祝贺的宾客说:「多亏了中共的关心,多亏了周总理做媒,我们才能团圆,又能享受家庭生活。」

傅作义是第一个来祝贺的人,郑庭笈向他拱了拱手,向他道谢,这位华北“剿总”的指挥官,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不不,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

郑庭笈一脸茫然:“感谢我干嘛?

傅作义如实地说:

我在北平看到解放军投下的一封《敦劝信》,这封信是您在辽阳被捕后写的。

您所讲的“国民党日衰,共党日盛”,正是您对当前形势所作的恰当的分析,生动的比喻,使我深受感动。

多亏了您的指点,我才终于下定决心,和共产党坐在一起了。

郑庭笈说:“这算不上指点,不过是忠告而已,犯不着把自己搭进去。”

郑庭笈远赴缅,大破朗科;忻口之战、“重生”;昆仑关一战,他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就是这种级别的将领的启发,点拨,才会使傅作义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发生变化,最后下决心发动叛乱。

1964年春天,郑庭笈应周恩来总理之邀,率二十余位文史专家赴江南、西北考察,目睹祖国大地的巨变,也加深了他的爱国之情。

游览归来,郑庭笈便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文史馆的工作上。

不久,《文史资料专辑》第69期发表了《黄埔清党目击记》一文。

郑庭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陆续著有《蒋介石在镇压福建事变中》,《忻口战役回忆》,《悲壮惨烈的同古大战》,《国民党辽西兵团覆灭记》等论文,都是他一手写出来的。

1983年,郑庭笈受邀参加第六届政协会议。同年12月当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88年3月,再次当选为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

郑庭笈曾在台湾报上读到一篇报导,说大陆「无来无回、无家庭团圆」,郑庭笈大怒,并以切身体会为题,撰写《台湾当局自打耳光》,加以驳斥,并转交新华社刊出。

1996年6月9日,91岁的郑庭笈于北京逝世。

相关推荐

​解放战争各纵队司令员详解之中原野战军

​解放战争各纵队司令员详解之中原野战军

186

解放战争各纵队司令员详解之中原野战军 #精品长文创作季# 这个中原野战军,其实就是后来二野的前身,刘邓大军天下闻名,手下强将如云,看看其部下都有哪些名将? 排在第一位的...

​隋唐第二好汉-宇文成都

110

隋唐第二好汉-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清代小说《说唐》中的人物,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宇文化及的儿子,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将军的职位。 宇文成都的兵器是凤翅镏金镋,曾在晋阳...

​张歆艺男人装性感写真大片欣赏

​张歆艺男人装性感写真大片欣赏

189

张歆艺男人装性感写真大片欣赏 首页 明星八卦 正文内容 张歆艺男人装性感写真大片欣赏 时间:2019-12-12 20:17 来源:网络收集 整理:第九明星网 热度:8度手机阅读 12月10日,张歆艺登...

​今年拟新增多所学校,黄埔区入学置业选择增多

​今年拟新增多所学校,黄埔区入学置业选择增多

73

今年拟新增多所学校,黄埔区入学置业选择增多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栋贤 4月5日,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官网发布了《黄埔区教育局关于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开办学校、新接收...

​江油市职业中学校2020年简介

​江油市职业中学校2020年简介

105

江油市职业中学校2020年简介 学校简介 始创于1958年,简称江油职中(原名江油市中坝职业中学校,简称中坝职中), 1990年被省教厅授牌为四川省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乔迁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