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中十八路反王都是谁?最终都有怎样的结局?
十八路反王是我国古典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他们曾聚在四明山一起围攻隋炀帝,十八路反王由此而来,小说是一部介绍隋末天下大乱的历史事件,虽然经过了艺术加工,但基本还算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小说围绕着十八路反王起兵造反展开,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然而作者在小说中对这十八路反王也没有进行详细的介绍,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笔带过,因此关于十八路反王的具体情况,我们知之甚少,现小编就将这十八路反王的大致情况介绍一下,他们有的是虚构,有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
混世魔王程咬金:小说中程咬金是瓦岗寨的首领,而真实的历史上,瓦岗寨最初的首领是翟让,后来是李密,首领的位置和程咬金没啥关系,程咬金只不过是后期入伙的一员将领,离首领的位置还差很远,小说为了增加艺术性、可读性,刻意拔高和美化了程咬金,说什么“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做三年混世魔王“,那都是瞎扯,根本没影的事,作者之所以安排他做首领,就是为了增加小说的戏剧感和喜感,但后来为了靠近历史,又让他把位置让给了李密,也算没跑题太远,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最终程咬金凭着战功一步步高升,成为大唐的开国元勋,他也是开国功臣中活得最久的一位,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程咬金在家中病逝,赠骠骑大将军,陪葬昭陵,其长子程怀默,世袭卢国公爵,次子程怀亮,以功臣之子娶太宗女清河公主,授驸马都尉、左卫中郎将,少子程怀弼,官至右金吾将军,程咬金也算是善始善终的一员福将了。
白御王高谈圣:原为相州刺史,为官清正廉洁,奸相宇文化及举荐小人麻叔谋做开凿大运河的总管,麻叔谋贪得无厌、残酷成性,他下令各沿河各州县解送小儿百名供奉自己,高谈圣闻听大怒,打死了传令的差官,麻叔谋遂率军来攻,雄阔海率领相州百姓打死了麻叔谋,拥立高谈圣为白御王,高举义旗反隋,隋炀帝杨广下扬州观琼花,高谈圣等反王会师四平山,结成联盟共同截杀杨广,隋灭后,李世民攻打王世充,高谈圣等反王发兵救援,在两军交锋中被罗成(原型是罗士信)挑于马下。
梁王沈法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之一,初任吴兴郡守,义宁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杨广,沈法兴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拥兵六万,不久就占据了长江以南十几个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称梁王, 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占领京口(今江苏镇江),沈法兴不敌,遂放弃毗陵,投奔吴郡(今江苏苏州),后来杜伏威派遣辅公祏率精兵数千人讨伐李子通,李子通被杜伏威击败后,东走太湖,随后又组织武装袭击沈法兴,沈法兴大败,弃城而走,率左右数百余人投靠闻人遂安,闻人遂安派遣部将李孝辩前去迎接,沈法兴中途后悔,遂预谋杀死李孝辩,结果在会稽被识破,李孝辩发兵将其包围,沈法兴走投无路,只好投江自杀。
定阳王刘武周: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结结交豪侠,他的兄长刘山伯经常告诫他:“你不择友而交,最终会毁灭我们整个家族的。”并责骂羞辱他,刘武周因此离家前往洛阳,投奔太仆杨义臣,公元612至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招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趁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并开仓赈贫,驰檄境内,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万余人,为了立稳脚跟,他派使者交好突厥,隋朝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联合发兵讨伐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 今山西山阴南),刘武周和突厥骑兵两面夹击隋军,王智辩兵败被杀,陈孝意逃回雁门后也被部下杀死,献城于刘武周,刘武周趁势进取汾阳宫,为了取得突厥进一步的扶持,刘武周将俘获的汾阳宫宫女献给突厥,突颜始毕可汗也以战马回赠他,刘武周势力大增,随后发兵攻陷定襄,又回军马邑,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不久,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后被李世民击败,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刘武周因想要图谋逃回马邑,因事情泄露被突厥人杀死。
知世王王溥:本是隋朝齐郡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北)的一名普通百姓,大业七年(611年)十二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便与同郡人孟让聚众起兵反隋,他们占据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为根据地,在齐郡、济北郡(今山东平阴、东阿一带)附近抢劫掠夺,王薄自称“知世郎” ,意思是能预知天下局势,大业八年(612年),义军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于是屯兵泰山下,后被张须陀击败,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薄率众投奔宇文化及,并与宇文化及一同守卫聊城,当时宇文化及由于与窦建德连续交锋,实力大减,被窦建德包围在聊城,王薄见状,又私下投靠了窦建德,并开门引窦建德入城,生擒宇文化及,同年三月,王薄又投降唐朝,四月,唐高祖李渊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王薄跟随唐朝宋州总管盛彦师率军攻打须昌,向潭州征调军粮,潭州刺史李义满因与王薄有矛盾,关闭粮仓不给军粮,唐军攻下须昌后,盛彦师下令逮捕李义满,并将他关进齐州监狱,后来李渊下诏释放李义满,诏令还没到齐州,李义满就因忧愤已死在狱中,王薄回师经过潭州,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设计捉住王薄并将他杀死。
济南王唐璧:将门之后,济南府节度使、镇台大将军,北平王罗艺的门生,麾下有铁枪名将来护儿等人,程咬金和尤俊达在山东劫了皇杠,唐璧被杨林勒令限期破案,后来程咬金、尤俊达大战杨林被擒,唐璧奉命看押,众英雄劫牢反出山东,唐璧前往追赶,结果被单雄信打败,靠山王杨林攻打瓦岗寨,下令唐璧协同征剿,并对其出言威胁、辱骂,唐璧心生恐惧,在秦琼的策反下,撤围而去,杨林追杀,结果被唐璧、秦琼联手杀退,此后唐璧自封济南王,名列十八路反王之一,并且参加了四明山截杀杨广和讨伐宇文化及之战,后大战紫荆关,唐璧应刘黑闼之邀前往助战,开始想用故主之情劝说秦琼归顺,却没有成功,决战中和程咬金交手,被程咬金三斧子劈落马下。
楚王雷大鹏:湖广人氏,出身世家大族,在湖广一带很有势力,隋炀帝为了开挖大运河,征调花石,结果导致各地怨声载道,雷大鹏乘机举事,在湖广称楚王,湖广各郡县纷纷归附,声势颇为浩大,雷大鹏率军会师四明山企图截杀隋炀帝,却被李元霸击退,最后投降唐朝,参见《说唐》第六十五回“赛秦假冒尉迟恭,叔宝活擒黑面将”( 《 说唐》没有交代雷大鹏的最终结局)。
梁王萧铣: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人,隋末地方割据军阀,梁武帝萧衍六世孙,少时孤贫,事母至孝,宽仁大度,大业元年(605年),以外戚的身份被授于洛川县令,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大乱后,萧铣在罗川县起兵,自封梁王,义宁二年(618年),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年号鸣凤,设置百官,一如梁朝故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有精兵四十余万,雄踞南方,后期,因猜忌诸将,结果离心背德,武德四年(621年),被唐将李孝恭和李靖所败,归降唐朝,押往长安后被处死。
寿州王李子通:年少时贫困,靠渔猎为生,为人乐善好施,但心胸狭隘,与他人结下极小的怨仇也必定报复,613年,贼寇首领左才相,自称博山公,占据齐郡长白山反叛,李子通依附于他,凭其才能很快得到左才相的倚重,当时,群盗凶暴残忍,只有李子通宽厚仁慈,所以很多人都归附他,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一万多人,由于左才相猜忌李子通,李子通无奈只得率领部众渡过淮河与杜伏威汇合,不久李子通又策划刺杀杜伏威,杜伏威受重伤落马,王雄诞背着杜伏威逃到芦苇丛中,收集溃散的部众重振军威,后来隋军攻打杜伏威,杜伏威战败,又攻打李子通,李子通战败后率领剩余的部众奔往海陵(今江苏泰州),很快又召集人马二万余众,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615年),李子通自称寿州王,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过长江攻打沈法兴,夺取了京口(今江苏镇江),后被辅公祏所败,又向杜伏威请求投降,唐高祖李渊不但未治李子通的罪,还赐予他宅第一所、田地五顷,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入朝,被留在长安,任命为太子太保,兼任行台尚书令, 李子通对乐伯通说:“杜伏威已来长安,江东尚未安定,我们回去收拾旧部,可以立大功。”于是两人一同逃跑,到蓝田关时被官吏抓获,两人均被处死。
鲁王徐元朗:大业末年,徐圆朗聚众为盗,占据兖州,大业十三年(617年),率军攻陷东平,不久,从琅邪以西,北到东平的地域都被徐圆朗所占,拥有精兵两万余人,同年,徐圆朗率部加入瓦岗军,依附魏公李密,一同围攻洛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实力削弱,王世充乘机围攻李密,李密大败,仓皇降唐,徐圆朗被迫投降王世充,武德二年(619年),徐圆朗脱离王世充,以数州之地投降唐朝,唐高祖李渊任命徐圆朗为兖州总管,封爵鲁郡公,十月,唐朝滑州刺史王轨的奴仆杀死王轨,携带王轨的首级向窦建德投降,窦建德下令斩杀了那位奴仆,将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滑州百姓深受感动,当天就献城投降,附近的州县也都望风归附窦建德,武德四年(621年),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助,窦建德准备南下援救,徐圆朗闻讯后起兵叛唐,依附窦建德,随其进攻虎牢关,不久,窦建德被生擒,王世充投降,徐圆朗为保存实力,再次降唐,李渊不计前嫌,仍封他为兖州总管、鲁郡公,同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等人在漳南起兵反唐,八月,徐圆朗扣留唐将盛彦师,割据兖州,起兵响应刘黑闼,不久,自称鲁王,并发兵围攻虞城(今河南省东部),以此牵制唐军,武德六年(623年),徐圆朗攻陷泗州,二月,李建成诛杀刘黑闼,徐圆朗闻讯弃城而逃,途中被村民所杀。
东海公高士达:隋末山东农民起义首领,信都蓨(今河北景县)人,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率千余人在清河(今属河北)起义,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为根据地,不久,与窦建德部会合,自称东海公,大业十二年,率军击杀涿郡通守郭绚,后因未接受窦建德机动作战、避锋间击的策略,小胜后又轻敌,为隋将杨义臣所败,616年战死。
齐王张金称:611年,山东歉收,百姓生活极苦,张金称乘势揭竿而起,百姓依附着众多,义军声势渐大,隋炀帝派段达讨伐,结果被义军击败,随后张金称又会合渤海农民军孙宣雅一起攻破黎阳,声势大振,起义队伍发展至几万人,616年,张金称率军攻破平恩(今河北邱县西,位曲周县西北)、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县,位邯郸市西北)、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位邢台市东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等郡县,自称齐王,616年,太仆令杨义臣率兵进讨义军,义军因轻敌失败,张金称与亲信逃往清河,617年,被鄃县令杨善会抓获,随后被杀,余部归附窦建德。
宋义王孟海公: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孟海镇孟海村)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业九年(613年),孟海公在周桥聚众起义,占有曹、戴两州(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牡丹区、成武县一带,),自称录事,拥有部众三万多人,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遇弑后,孟海公自称宋义王,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从河北率军渡黄河南下攻打孟海公,孟海公不敌,战败后归附窦建德,窦建德留部将范愿守曹州,孟海公随窦建德西进洛阳救援王世充,但因士卒疲惫,屡战不利,加之窦建德没有听取凌敬提出的改道攻入关中的合理建议,结果在成皋一战中被李世民击败,全军覆没,孟海公被俘,押解到长安,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孟海公处死。
南阳王朱灿:615年,朱灿随军征讨起义军时逃亡,聚众为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过之处即无人烟,后在冠军县被马元规的军队打败,吕子臧建议乘胜追击,永除后患,但马元规未听,逃走后的朱灿随后东山再起,拥众20余万,自称南阳王,朱灿率部在汉水、淮河间迁徙,无粮可吃后,开始吃人,致使手下各将领相继背叛他,后被李世民斩杀于洛水。
西秦霸王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江湖豪杰,大业年间,薛举担任金城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时逢年荒民饥,陇西盗贼四起,金城县令郝瑗为讨伐贼寇招募士兵数千人,任命薛举为将,分发铠甲,大集官民,置酒飨士,薛举和儿子薛仁杲及其徒党却劫持了郝瑗,假称其谋反,随即起兵,囚禁郡县官员,开仓散粮以赈济贫乏,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为秦兴,七月,在兰州正式称帝,后被李世民所败,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率丰州总管张长逊进击宗罗睺,薛举率全部兵力前往救援并进击泾州,屯驻于析墌(今甘肃泾川县东)城,李世民不敌,大败而逃,不久,薛举病逝,其子薛仁杲继立,谥薛举为武皇帝,还未来得及安葬,薛仁杲就被唐军消灭。
洛阳王王世充:西域胡人出身,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接着官至江都宫监,后因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升任江都通守,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退居洛阳,自称洛阳王,不久,王世充又大破李密,招降了瓦岗众将,公元619年,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夏明王窦建德: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亲眼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不久,窦建德的家人全被隋军杀害,窦建德率部众二百人投奔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义军,后力量渐大,脱离高士达后,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人,建立夏国,自称夏明王,称雄河北,武德四年(621年),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战中被李世民击败并俘虏,同年被李渊处死于长安。
河西大梁王李执:甘肃武威人 ,河西著名望族,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后被任命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大业十三年(617),率兵攻入内苑城,逮捕了谢统师等人,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唐武德元年(618),李执正式称帝,立儿子李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金城薛举见李执自立,便派兵进攻凉州,李执派兵阻击于昌松(今古浪县),全歼薛举进犯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后来,李渊为统一大计,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遣使前来与李执结好,玺书上称李执为“从弟”,李渊政权稳定后便开始收拾李执,后期的李执也由于滥杀无辜,造成人心叛离,最后大势已去的李执登上玉女台欲自尽,被唐将安修仁抓获,押往长安,武德二年,李轨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