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著名步枪之-水连珠-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是世界上最著名、使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步枪之一。由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研制。1891年与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弹一起列装于俄国军队。7.62mm口径,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1891/1930式步枪,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莫辛.纳甘是最早的无烟发射药军用步枪之一,与当时黑火药枪弹步枪相比,枪声清脆,如水珠溅落,在中国被称为“水连珠”。
莫辛.纳甘步枪诞生于100多年前的俄国,正式名称是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1886年法国率先采用了使用无烟药枪弹的M1886勒伯尔步枪,欧洲国家群起效仿,沙俄也决定设计一种类似的新型连发步枪,来代替老式伯丹单发步枪。
俄国陆军上尉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辛设计出一种7.62毫米样枪,和比利时设计师列昂.纳甘设计的8.89毫米样枪一起成为候选方案。经试验,征选委员会决定取两者所长,以莫辛的方案为基础,但供弹系统改用纳甘的设计,最后所确定的方案被称为莫辛.纳甘步枪。
与M1891步枪一起被采用的还有一种新的小口径枪弹(那个年代里的小口径枪弹),该枪弹采用突底缘锥形弹壳,突底缘弹壳的设计在19世纪未也已经开始显得开始过时了,但却适合基础较低的俄罗斯轻武器工业,因为突底缘弹壳对弹膛尺寸的要求相对宽松一点,这样在机器加工时允许有较大的生产公差,既节省了工时又节约了钱。
M1891式枪弹的弹头是铅芯钝圆头形弹头,1908年采用了铅芯尖头弹。M1908式7.62×54mmR(凸缘)步枪弹被东方阵营广泛采用,直到现在M1908式枪弹系列仍然被用作重机枪和狙击步枪的弹药。我国仿制型号为53式步枪弹。
莫辛-纳甘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是俄罗斯军队采用的第一种无烟发射药步枪。它采用整体式的弹仓,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单发或用弹夹装填。弹仓位于扳机护圈前方,弹仓容弹量5发,有铰链式底盖,可打开底盖以便清空弹仓或清洁维护。由于是单排设计而没有抱弹口,因此弹仓口部有一个隔断面器,上膛时隔开第二发弹,避免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早期的棱形刺刀的截面为矩形,后改为一字螺丝起子形,并在分解步枪时充当分解工具。早期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四棱刺刀,通过用管状插座套在枪口上;后期为不可卸的折叠式,而且刺刀座兼作准星座。枪托通常用桦木。
莫辛.纳甘系列步枪与毛瑟步枪系列、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等其他同时代同类军用步枪相比,其枪机设计显得较为复杂,它的设计粗糙而且过时,整体的操作感觉也比这些步枪笨拙。但莫辛-纳甘步枪的优点是易于生产和使用简单可靠,这相对于工业基础低、士兵教育程度低的苏俄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恶劣的战争时期更需提高武器产量以满足前线需要,而大量补充的战斗人员往往训练时间不足。
图片描述(最多50字)
莫辛.纳甘M1891步枪 一出世就参加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成为了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1917年十月革命中带长长刺刀的纳甘步枪让人印象深刻。
莫辛.纳甘步枪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俄罗斯/苏联军队的标准步兵装备,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二战结束,“莫辛.纳甘”步枪已经生产了超过17,000,000支。
莫辛.纳甘M1891步枪最初有三种型号:步兵步枪、龙骑兵步枪和哥萨克步枪,后来又发展了推出了卡宾枪、加装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及适用于骑兵的版本,并为该枪设计一系列的枪榴弹,以符合当时潮流。
1930年莫辛.纳甘步枪在龙骑兵步枪基础上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主要改进了瞄具,被命名为1891/1930式步枪,比m1891版短66mm,轻400g,是纳甘系列步枪产量最大的型号。1938年以此为基础,为骑兵部队改进了1938式步骑枪,1941和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到1943年,苏联步兵的主要武器是M1891/30莫辛.纳甘步枪,使用机械瞄准具时的有效战斗距离为400米,使用瞄准镜时可达800米。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莫辛.纳甘步枪生产了上千万支,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随着1955年AK-47突击步枪的服役,莫辛.纳甘步枪才从苏联军队中退役。
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以1931年投产的7.62毫米M1891/30型为基型枪,将拉机柄加长并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枪的左侧安装瞄具座。望远瞄准镜是德国埃米尔.布赫公司研制的,在苏联也有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4倍。 有趣的是,芬兰、前苏联和中国三个国家狙击个人最高纪录保持者使用的都是莫辛·纳甘系列步枪。
多种型号的莫辛-纳甘步枪作为俄国军队和苏联红军的制式武器,服役期长达60年,并被中国、芬兰、匈牙利、波兰、朝鲜和其他一些国家使用。该枪在二十世纪几乎每一场战争中都能看得到。在越战后至现在,一些小型冲突及较落后的地区中仍然有莫辛.纳甘步枪被使用,而在民用市场中莫辛.纳甘步枪亦是不少收藏家及射击爱好者的首选。
莫辛纳甘步枪与我国
莫辛·纳甘步枪中最主要的几种型号,如1891式、1891/10式、1891/30式、1938式和1944式,在国内都可以见到,“水连珠”与中国的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水连珠”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当时俄国派军进占东北,日俄战争中,又有相当数量的“水连珠”遗失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这是国人接触这种武器的开始。由于在20世纪初期后膛连发枪尚未成为主流,因此可以连发的莫辛纳甘火力让其得到“水连珠”的称号。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苏联提供数万把枪支给国民革命军,这批步枪成为后来北伐时的重要装备。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与苏联重新修复关系并向苏联购买军械,于1941年年初引进了5万支莫辛纳甘,两次总共引进约10万支左右。
抗战期间出征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战士,手中的武器仍有“水连珠”步枪。
抗美援朝战争中,“水连珠”迎来了在中国最广泛的一次使用。入朝参战初期,志愿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相当混杂,后勤供应压力沉重,迫切需要统一。国内跟苏联紧急签订了以现汇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1951年初志愿军开始成建制换装,一年后完成35个师,共换装各类“水连珠”步枪151865支,初步实现标准化。由于苏联前期提供的都是战场上回收的1891/30式、1938式旧枪,多半使用过度,附件不全,胀膛、卡壳的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志愿军战士对其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人把它叫做“脚蹬枪”(卡壳时得用脚使劲踹才能打开枪机)。而后期提供的1944式则成色较新,而且该枪较短、出入战壕方便,精度也不错,因而很受战士们欢迎。特等功臣张桃芳曾使用这种步枪,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下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单人最高战绩。
志愿军狙击英雄张桃芳在阵地上。
53式步骑枪
1953年,新中国使用苏联提供的机具开始制造M1944卡宾枪版本的莫辛-纳甘步枪,中国称为53式步骑枪,并于次年开始装备人民解放军。
53式步骑枪除枪杔使用木质不同外,与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没有显著的差异。1955年1月,包括53式步枪在内的全套国产轻兵器,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首次使用。
53式步骑枪一直生产到1962年前后,而在部队中则装备到1970年代初期,才被56式半自动步枪所取代。退役的各式“水连珠”多数用于民兵训练,即使到1980年以后,边疆地区牧民和民兵仍有少量用于护牧和狩猎。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