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高育良毁于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
大家好,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人民的名义,深度解析中。
在人民的名义当中,高育良可谓是狐狸一般地存在他是汉东省委副书记兼任政法委书记,又是省委常委,他作为汉东省三把手,一边作为政法委书记要做好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斗争,另一半他还要时刻监视着自己的亲传大弟子祁同伟。
高育良在剧中原本他可以稳坐汉东省省委书记,赵立春刚走,汉大帮都以为高育良就是一把手,可是天降一个带着尚方宝剑的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彻底的断送了高育良的晋升之路。
在剧中高育良在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被判有期徒刑十八年,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收受贿赂豪宅,被开除公职和党籍。
但是我认为他倒在了一本名叫万历十五年的一本明代史书当中。
并不是他倒在这本书上,而是他被别人给利用了。
高育良在没有当官的时候,他是在汉东大学政法系教书,是政法系的法学教授,主任。
二十多年前,因为他的关系,高育良认识了历史学教授吴慧芬两人结婚生了一个女儿,芳芳。
而高育良也根据吴老师,认识了梁璐,梁璐也是政法系的老师,但是这还不是重点,而是梁璐的父亲,梁群峰。
梁群峰是汉东省现在高育良的位置,高育良受到梁群峰的点将,高育良走出了校园,步入政治官场。
对于高育良来说,梁群峰对他有知遇之恩。
此时的汉东省还是赵立新老书记当台,高育良坐上了吕州市委书记,而李达康是赵立春的秘书,李达康是副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但是李达康却丝毫不把高育良放在眼里,不仅仅李达康自己当台,还篡改了高育良的城市规划建设,可能在这个时候,高育良就已经和李达康成了死对头。
高育良在任吕州期间,他接触了赵立春的唯一一个儿子赵瑞龙。
赵瑞龙可谓是一个奸商,他讨好高育良希望能把月牙湖上班美食城给他批了,高育良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水利环境,所以高育良并没有给他批这个项目。
于是赵瑞龙还送画给高育良,只差没有送钱了,高育良戴上眼镜细细地鉴赏此画,我喜欢这个画,并不代表我就占有它呀。
赵瑞龙问高育良到底怎么样,你才能把美食城的项目给我批了? 高育良笑了笑,只要你把李达康给弄走,这个项目我马上给你批。
赵瑞龙信誓旦旦告诉高育良,只要李达康走,这个项目你就给我批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李达康果然真的被赵立春给调走了,被调去了林城担任市委书记。
没想到这个湖上的美食城项目让赵瑞龙赚了两亿,而赵瑞龙之所以能够走得这样坦荡,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省委书记,可以谋私权。
赵瑞龙找到自己的合伙人杜伯仲,这英雄可能不爱钱,但他不一定不爱美女,咱送一美女给高育良。
赵瑞龙看见了高育良办公桌上面的一本名为万历十五年的史书。
于是赵瑞龙为了拖高育良下水,此时的他们眼里的大高小高也诞生了,这两个女孩是杜伯仲从农村接过来的,当时高小琴和高小凤基本上是长相一样。
赵瑞龙和杜伯仲强奸了高小琴很多次,导致高小琴多次堕胎,于是赵瑞龙就把高小凤作为高育良的礼物送给他。
赵瑞龙先是找了一个明史专家,特别是万历十五年,突击恶补让高小凤成为明史专家。
在一次的活动当中,高育良被邀请参加,高小凤事先被安排把衣服漏一点,然后给高育良佩戴胸针为由,和高育良故意搭讪。
赵瑞龙告诉杜伯仲,当时高育良发表讲话的时候,紧张地连演讲稿拿错了,还说高育良一直问赵瑞龙小高好不好看啊,我这么穿着帅不帅之类的话。
高育良成功的没有把持住女色的诱惑,两人很快便在香港注册结婚,高育良还和前任吴老师离婚。
不仅如此,赵瑞龙还送给高小凤一套价值五百万的别墅,高育良还特别地强调了这是距离给你的。
高育良分得非常清楚这套别墅是高小凤的名字,而他们两人已婚所以高育良也就等于收受了这套别墅。
就这样高育良被赵瑞龙拖了水,如果以后赵瑞龙有什么事情需要高育良的时候,就可以拿这件事情来威胁他,要么就是赵瑞龙出事了之后,还可以把高育良给供出来,可以减轻一些刑期。
在赵瑞龙祁同伟,和高小琴出事之后,侯亮平和田国富收到了来自香港赵瑞龙的合伙人杜伯仲的高育良私房照片。
高育良也被沙瑞金和侯亮平给盯上了……
在最终的对决当中,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一场师生之间的战争。
侯亮平质问高育良,高小凤是怎么回事?
高育良笑着回应,按理说你这个级别的反贪局长,还无权调查我,不过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可以告诉你。
高育良掏出一张结婚证证明,自己和高小凤是婚姻关系,还表示他们之间是爱情,这种爱情侯亮平大概永远也不懂,在哪个贫穷,不容易,黑暗的环境中还能自学明史,也是了不起啊。
侯亮平告诉高育良,承认吧,您是在美女面前没有把持住自己,十二年前,你的现任妻子高小凤收受了赵瑞龙在吕州的五百万的别墅一套,两亿的信托基金成立,是高小琴祁同伟,和你们的孩子共同成立的。
高育良无奈之下,求侯亮平别说了。
高育良被调查带走,在走之前,高育良特别地暗示了侯亮平,并在最终表示,自己曾经有过一位值得自己骄傲的学生。
而赵瑞龙也在被审讯的时候,承认这一切都是为了套住高育良而已! 只不过是在利用高育良。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赵瑞龙看见了,高育良办公桌上的一本史书万历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