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富蔡衍明:22岁创办旺仔,花45亿买电视台,如今身价479亿
文|帅狗黑皮
编辑|鱼娱探摊
提起蔡衍明,在台湾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前后花费7.7亿买私人飞机,花费30亿购买专属电视台,可谓是高调无比。
如果单单如此也就算了,蔡衍明还凭借一己之力搅和的台湾传媒界不得安宁。
从2007年开始,双方在各自报纸、电视台上相互攻讦,吵得不可开交。
甚至台湾媒体界已经联合起来,誓要将他、蔡衍明排挤出去。
蔡衍明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得罪了台湾媒体界呢?
这场风波的最后,蔡衍明又是如何平息的呢?
1、
蔡衍明出生于1957年,父亲原本是台北一家贸易商号的负责人,收入不错,一家人的生活至少是有保障的。
到了1945年,当时台北突然兴起了拾废铁的风潮,不少人都就将路边没人要的废铁拾回家,等待收废铁的小贩上门收购。
蔡衍明的父亲自然也被卷入这场风潮,有事没事就往家里捡回来一些废铁。
不过由于收废铁的小贩并不是每天都上门,所以有一部分废铁就一直在家里堆着。
然而谁能想到,此举竟然会为家里埋下祸端。
不知道是受到谁的举报,蔡衍明的父亲莫名其妙被抓走两个月,虽然后来证明是一场误会,但是贸易商号负责人的职务却已经丢了。
这件事情对蔡衍明的父亲打击很大,直到后来蔡衍明出生之后,父亲才重新振作起来。
到了1962年的时候,也是此蔡衍明5岁的这一年,父亲凭借着丰富的商业经验,与朋友一同创立了“宜兰食品工业公司”,专门搞罐头产品的生意。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宜兰”基本上还是朋友占据大部分的话语权。
但不管怎么说,蔡衍明一家作为合伙人,生活上倒是也没有缺过什么。
转眼到了蔡衍明读高中,或许是受到父亲当年案件的影响,蔡衍明天生就对官二代没有好感,在学校更是与这些同学老死不相往来。
直到一个王姓同学出现在蔡衍明的视线里。
当时蔡衍明并不知道这个王同学是官二代,只觉得王同学性格洒脱,待人真诚。
很快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直到王同学家里发丧,蔡衍明才知道事情王同学的真实身份。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蔡衍明已经认可了王同学的为人,也并没有因为王同学的身份而疏远。
如果照这样下去的话,或许蔡衍明或许会打开心扉,变得更加开朗一些。
但谁能想到,一场大火改变了一切。
当时王同学说身体酸痛太舒服,要去按摩店按摩一下,还邀请蔡衍明一起。
蔡衍明因为不喜欢,所以便独自先回家了。
然而蔡衍明前脚刚到家,后脚就传出来按摩店失火的消息,王同学直接葬身火海。
按照媒体的披露,纵火犯早有准备,随身带着汽油。
王同学所在的房间被汽油包裹,根本逃不出来。
好友的去世,让蔡衍明好不容易敞开的心扉再次关闭。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蔡衍明的内心充满了对台湾权威、媒体的不信任。
这也为之后蔡衍明的许多举措,埋下了伏笔。
2、
王同学去世后,蔡衍明也没有心思再继续读书了,便留在家里帮父亲打理企业的事物。
到了1976年,罐头行业整体不太景气,蔡衍明父亲的朋友准备出手“宜兰食品工业公司”。
蔡衍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劝父亲接手公司。
之后也一直是蔡衍明在负责打理公司的具体事务。
到了1977年,蔡衍明正是从国中毕业之后,便已经彻底从父亲手里接过“宜兰”的掌舵权,开始主导公司运行的全部方向。
不得不说,蔡衍明虽然学历不高,但是能力与见识都属当时顶尖。
蔡衍明敏锐地捕捉到,罐头行业已经发展到了瓶颈,与其在这方面继续死磕,倒不如果断转型。
经过两年的摸索,蔡衍明发觉,如果将制作罐头的方式,用来制作其他食物,那么既能够保住口感,也提高了商品的保质期。
想到就做。
经过两年的研发摸索,蔡衍明最终确定了奶制品与罐头的相似性最搭。
于是在1979年,“旺仔牛奶”就正式诞生了,也正是在这一年,蔡衍明注册了“旺仔”商标。
在此之前,台湾消费者所喝的牛奶,基本上都是现打,然后由配送员所获到家。
这种牛奶新鲜是新鲜,但是颇为不方便,而且不易保存。
如果家里没人守着的话,这种牛奶在外放上一天基本上就不能喝了。
但是旺仔牛奶则不同,他最大的保质期可以维持到15个月,就算有时候忘记了也不要紧。
也正是如此,“旺仔牛奶”一经推出,就迅速抢占了台湾市场,成为当年行业内最大的黑马。
不过,“黑马”往往也意味着难以持久发展。
“旺仔牛奶”的火爆,主要是源于蔡衍明“灌装奶”的点子。
但是牛奶不是你蔡衍明专属,罐头也不是你蔡衍明专属,大家没有好点子,还不能抄现成的吗?
于是到了第二年开始,各种各样的“灌装奶”出现在台湾市场,一度挤压着“旺仔牛奶”难以生存。
但是这种情况,蔡衍明也早有预料。
在市场竞争中,资本永远是主流,好点子只能逞一时之利。
蔡衍明也从来没有想过,凭借一个谁都可以模仿的“旺仔牛奶”,就可以击败那些盘踞食品行业几十年、上百年的大企业。
他所想要的,只是一块敲门砖,一个能够敲开国际巨头办公室大门的契机。
很快,这个契机就来了。
1983年,蔡衍明单枪匹马前往日本,以“旺仔”创立者的身份,成功约见到“岩塚制菓株式会社”的社长。
当时的“岩塚制菓株式会社”还是日本三大米果制造商之一,而蔡衍明却只是差点被排挤出台湾市场的小商人。
双方的身份地位可谓是悬殊。
但蔡衍明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相反,在蔡衍明的眼里,最需要这场合作的是对方。
别看现在“岩塚制菓株式会社”风光无限,但实际上长期遭到另外两家米果商的排挤,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盈利都开始逐年走低。
如果“岩塚制菓株式会社”还想继续在米果行业发展的话,那么便只能开拓日本以外市场。
而台湾,显然是最合适的市场之一。
但台湾商界的排外是出了名的,如果没有蔡衍明的引路,“岩塚制菓株式会社”根本别想在台湾市场立足。
可以说,蔡衍明已经掌握了“岩塚制菓株式会社”的弱点,而对方对蔡衍明却一无所知。
以有心算无心,这场谈话的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最终,“岩塚制菓株式会社”同意出技术出资金,支持蔡衍明在台北开办米果生产制造厂。
就这样,蔡衍明以近乎空手太白狼的方式,成功在台湾米果界占据一席之地。
他为自己的产品取名为“旺旺仙贝”,这也是“旺旺”品牌最早的产品之一。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蔡衍明便凭借“旺仔”、“旺旺”两大品牌,轻松积攒了上千万的资产。
只不过,蔡衍明在台湾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台湾商界之所以排斥外来企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台湾经商说到底还是要看关系的,如果一点关系也没有的话就很难在行业内立足。
但蔡衍明因为小时候的特殊经历,对那些权威非常排斥,又怎么会主动去攀关系。
这也就导致了蔡衍明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却一直难以在台北商界立足的原因。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了蔡衍明的面前。
3、
从1987年开始,便陆续开始有台商到内地经商。
后来一度占据国内大部分方便面市场的“康师傅”,以及加工行业巨头“富士康”,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陆续将产业转移到天津的。
不过蔡衍明显然没有“康师傅”、“富士康”那么卓越的眼光,此时的他还在台北与众多同行挣得死去活来。
一直到1992年,等到“康师傅”、“富士康”这一批先驱者挣到了第一桶金,蔡衍明与其他台商,才开始涌入内地市场。
不过这个时候,却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机会。
从1987年开始,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非常的快。
先是海南市场的火爆,紧接着又是上海的高速发展,再加上东南沿海城市的崛起……
可以说,这段时期正是企业抢占市场、打响产品的最好时机。
可是到了1992年之后,“92派”开始崛起抢占了一部分市场,再加上港澳台商纷纷涌入,又抢占了一部分市场。
此时市场份额也被别人占据得差不多了,处处慢于人后的蔡衍明,可谓是连汤也喝不上。
不过蔡衍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之后,他发觉市场还是有极大的空白。
比如拥有“三湘四水”之称的湖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台资企业进入。
这主要是由于湖南远离海岸线,不利于对外贸易的运输。
但蔡衍明却没有这个顾虑,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事对外贸易。
用蔡衍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又不懂外语,出去做什么生意!”
既然没有外贸需求,那么抛开这一点再看湖南。
此时的湖南还没有发展起来,人工比较便宜,再加上盛产水稻的原因,会导致原材料也比较便宜。
而且湖南地处中心位置,无论是水运、陆运都非常发达。
再加上湖南重视教育,高学历人才并不在少数,容易招募到专业管理人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时湖南此时积极引入港澳台资,如果蔡衍明愿意投资的话,将获得许多优待。
这么一看,湖南竟然上下全是优点。
就这样,蔡衍明带着千万资本,在湖南成立了“旺旺集团”,而这也是湖南省第一家台资企业。
事实证明,蔡衍明的眼光是独到的。
自从在湖南建厂之后,蔡衍明的“旺旺仙贝”产量直线上升,很快就成为湖南本地最大的米果生产商。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蔡衍明很难有之后食品行业龙头的地位。
事情的转折点在与一场郑州糖酒会。
这个糖酒会是一场全国性的商品交易交流会。
虽然主要是以酒水等产品为主,但也包含烘焙品、调味品、乳制品等其他食品行业。
蔡衍明的“旺旺”也算是符合入会标准。
当时蔡衍明本来一位只是走个过场,但但没想到“旺旺仙贝”却意外的受到欢迎。
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蔡衍明就接到了300多个相关订单。
这可将蔡衍明高兴坏了,转头回去就扩大生产。
然而是能想到,产品生产好了,却迟迟不见人来提货。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蔡衍明的心也渐渐沉下来,看着堆积在仓库中几百万包的“旺旺仙贝”,蔡衍明把心一横,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要将这些“旺旺仙贝”全部送给各地的学生。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内,“旺旺”的运输车往返各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几乎人手一包“旺旺仙贝”。
还别说,此举竟然真的将几乎必死的局面给盘活了。
在学生吃了“旺旺仙贝”之后,发觉这种食物确实好吃,便会缠着家长去购买。
明里蔡衍明是亏了几百万包“旺旺仙贝”,但实际上却是他白白赚到各地了销售渠道。
从此,“旺旺”的发展势头再不可挡,一路高歌猛进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
至此,蔡衍明算是彻底在国内食品行业站稳脚跟。
不过在这个时候,蔡衍明听取了其他人的意见,又开始想点子了。
1996年的时候,蔡衍明携“旺旺”在新加坡上市,获得了大笔融资。
但是蔡衍明并不感到高兴。
一是因为新加坡的的股市并不算好,导致“旺旺”股价上升的速度极慢,大概只有15倍左右。
看上去似乎很高,但是同期在香港上市的“康师傅”,可是足足上涨了40倍左右。
两家实力差不多,最后造成的记过却天差地别,这事搁谁身上都不乐意。
当时投资蔡衍明的“高盛”公司便曾派人建议,将“旺旺”撤离新加坡,重新在香港上市。
这个提议蔡衍明自无不可,不过他耍了一个心眼。
他不想让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被其他人分走利润,于是便自己招募了专业的私募团队,陆续回购“旺旺”的股份,用以完成私有化的转换。
但这个主意所需要的钱可不在少数。
为了能够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蔡衍明以个人名义,向“高盛”、“瑞士银行”等12家财团贷款8.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57.3亿左右。
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据说蔡衍明光是每天的利息就需要支付100万人民币。
好在蔡衍明顶住了压力。
他用短短200天的时间,成功将“旺旺”公司完成重组,之后又携带公司奔赴香港上市。
这一系列操作,不但让“旺旺”主体脱离,甚至还将旗下医院、酒店等业务,成立了“神旺控股”,被誉为亚洲杠杆比率最大的融资典范。
至此,“旺旺”已然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五十家上市公司之一。
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蔡衍明开始变得高调了起来。
在2006年,“旺旺”正如日中天的时候,蔡衍明曾定制了一架“湾流200”私人飞机。
按照蔡衍明的要求,这架飞机通体红色,侧面印有“旺仔”的标识,并写着“旺仔牛奶”四个大字。
定制这个飞机需要花费多少钱,外人难以得知。
不过可以得知的,“湾流200”这个型号的飞机,造价大概在1.9亿人民币左右。
这还不算完,在之后蔡衍明还花费了8580美元(也就是5.8亿人民币)定制了一架商务飞机“A319”。
光是这两个能够明确知道价格的飞机,蔡衍明就花费了7.7亿。
除此之外,蔡衍明还拥有一架“A318-112”型号的飞机,具体价格不得而知。
如果蔡衍明只是如此高调,那么倒也不至于成为他人攻讦的目标。
主要是蔡衍明还颇为“记仇”。
父亲的痛苦,依旧好友的去世,让蔡衍明从来没有忘记对台湾权威的反感。
他不止一次才报纸上发出不利于这些权威的言论,因此遭到了台湾媒体的抵制。
逼得蔡衍明没办法,只能跑到吗,美国的报纸上发文控诉。
后来在2007年的时候,蔡衍明甚至干脆出资30亿,准备买下台湾“东森电视台”40%的股份,此举如果成功了,那么蔡衍明将在台湾拥有自己发声媒体。
不过台湾媒体界怎么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他们联合起来抵制蔡衍明,最终成功搅黄了这门生意。
但蔡衍明也不是省油的灯。
在2009年,蔡衍明联合“宏达电”、“远东集团”、“富邦金”、“联合报”等企业,联名在多家国际营行贷款45.9亿人民币,买下“中时集团”旗下多家报社、电视台、网络媒体。
至此,蔡衍明总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媒体梦。
不过台湾媒体界依旧没有放弃对蔡衍明的攻讦。
他们多次向法院提交诉讼,认为蔡衍明的存在是扰乱传媒界的秩序,他没有资格执掌传媒行业。
不仅如此,自从蔡衍明接手“中时”以来,“中时”就连遭记者诋毁。
可以说,蔡衍明的“中时”不是在诉讼,就是在被诉讼的路上。
到如今,蔡衍明已经以479亿身价成为了台湾首富,但是他与这些媒体的斗争,却依旧难以平息。
只能说,小时候的经历对蔡衍明造成了太大的影响。
而蔡衍明的性格,有导致他很喜欢有话直说、仗义执言。
得罪人,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