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晋剧皇后王爱爱圆梦非遗传承夙愿
王爱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从艺60多年来,在晋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创立的“爱爱腔”,成为晋剧旦角声腔之翘楚,她的唱腔技艺突破前人,形成唱腔流派。|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苏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刘建平
晋剧表演艺术常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怎么能用现代化多媒体的形式保存,一直是王爱爱心中的夙愿。
2019年3月15日到3月18日,根据国家文化部非遗司“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实施抢救,保护传承工程的要求”,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爱爱代表性剧目和优秀唱段的音配像、像配像的项目录制工作启动,以此形式使晋剧的文脉得以保护和传承。
2019年3月16日, 晋剧界著名老艺术家郭士星,闫玉庭,田永国,王爱爱,马玉楼,田桂兰,王宝钗、姬荣生等老师到场指导。
老艺术家们不顾身体年迈,登台亲自示范并悉心指导。到场指导的老艺术家最大的85岁。
王爱爱一次次穿梭在舞台和后台之间。带乐走台、连排、录像中每个细节、每个环节,王爱爱都要亲自去把关。
录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录制工作需要服装、道具、舞台布景、拾音系统、录像等多部门合作。
王爱爱登上舞台进行指导,这个舞台,她7岁学艺,8岁登台,用了多少年的时间追逐梦想,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留在这里。
王爱爱在戏曲这个职业生涯中孜孜不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戏曲,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融百家之长,把古老的梆子戏融入了时代的新风。王爱爱告诫演员:“演员化妆就是入戏的开始。”
她告诉演员:“在舞台上,唱、念白,要把悲喜人生唱在台词里,一开口,灵魂与身体要轻轻缓缓的分离,你不是你,你就是戏里的人。”
王爱爱老师不只是有个好嗓子,在刻画人物时,总是到位入戏。图为老艺术家与优秀演员们交流、彩排。老艺术家不顾高龄亲身示范动作。
三天的录制时间非常紧张,老艺术家和演员中午吃过盒饭后,便又开始了录制工作。
戏曲以另一种形式把技艺传承下去是王爱爱的心愿,也是她晚年致力于舞台之外的主要工作。
繁华落尽,戏总有落幕的时候。离开舞台,些许有些落寞,雏凤清于老凤声,不带遗憾离开这里,就是把技艺好好传承下去。王爱爱,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