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战(朱元璋和宋末崖山之战的历史渊源)
1276年正月中旬,元朝大将伯颜、董文炳、阿剌罕率三路大军直逼南宋都城临安。
在大兵压境以及出海口被元军封锁的情况下,太皇太后谢氏最终决定投降。
在正式投降的前一天,宋帝密派大臣陆秀夫等人连夜将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送至温州。
同年三月,遵照元世祖忽必烈的密旨,宋恭帝以及家眷被押往大都。
宋恭帝虽降,但原属南宋的福建、两广、川蜀以及两淮地区仍奉南宋为正朔。
尤其是益王、广王在福州建立流亡政权后,许多江南吏民重拾信心,南宋境内的抵抗转而变得顽强起来。
为了彻底解决江南问题,忽必烈遂任命悍将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负责清剿南宋二王。
1279年,张弘范将南宋流亡朝廷团团围困在崖山。
经过一番鏖战,疲惫不堪的宋军兵败如山倒,元军顺势包围崖山的宋朝行宫,左丞相陆秀夫不甘被俘,遂背着年仅8岁的赵昺跳海而亡。
见皇帝投水自尽,随行的士卒、百姓、后宫及诸大臣等十余万人也相继投海殉国。
至此,享国三百余年的宋王朝彻底覆灭。
崖山之战
海战结束的次日,有一位姓陈的士兵侥幸活了下来。
回到岸边,他又遇到了几个同样幸存的宋兵。
为了活命,陈姓士兵和幸存的同伴开始在战场上搜寻食物充饥。
粮食吃完后,陈姓士兵的同行者开始跑到附近山里搜寻死马。
长时间的饥饿让陈姓士兵丧失了体力,他并未和同伴一起进山。
这时,一队元兵开到,陈姓士兵的性命眼看不保。
巧合的是,领队的军官是陈姓士兵之前的长官。
他收容了陈姓士兵,并准备带着他返回北方。
当时经过长期的战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荒芜人员。
所以,元军经常搜集不到足够的粮食,导致其后勤压力很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元军长官下令将新俘虏的宋兵抛掷下水。
军官可怜陈姓士兵,将他藏到了船板下,并悄悄地供给他食物。
谁知,船上的元将发现了口粮减少,随即将陈姓士兵找出。
突然海上飓风大作,元军乘坐的船只“盘旋如转轮,久不能进”。
眼见船将倾覆,军官凑过来告诉元将陈姓士兵会巫术,可以祈祷风平浪静。
元将听闻,忙派人请来陈姓士兵作法。史载,陈姓士兵“仰天叩齿,若指麾鬼神状,风涛顿息。”
蒙古人素信萨满教,在他们眼里萨满教代表着天意,巫师则是能和天神通话的使者。
当年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通天巫阔阔出借着预言天意,抬高了成吉思汗的声望,从而成就了他的大业。
因此,元将对陈姓士兵开始另眼相看,不仅没有难为他,还将船上很紧张的口粮分给了他。
船至通州后,军官想留下陈姓士兵,但作为崖山之战的最后一批抵抗者,陈姓士兵心中还怀念着故国,遂拒绝了军官的挽留。
离开军营,陈姓士兵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最后定居在盱眙津里镇。
靠着给他人看风水,合年庚八字,陈姓士兵娶妻生子,过起了拮据的生活。
一天,照常出摊算卦的陈氏碰到了一个名为朱初一的农民。
朱初一祖籍沛县,后来其先祖又南渡长江来到金陵句容。
随着元朝的统一,南宋遗民都被编入元朝规定的固定户籍。
元朝的户籍有民户、军户、匠户、煮盐户、驿站户、矿户等几十种,不同户籍每年都要为朝廷承担不同的劳役和税赋,朱家即是矿户中的淘金户,每年要向朝廷缴纳定额黄金。
但句容不产黄金,朱初一也没有淘过金子,他只得变卖家产凑足黄金。一来二去,朱家一贫如洗。
最后,朱初一只好重走祖辈的老路,带着全家再度逃亡。
朱初一的儿子朱五四八岁那年,来到津里镇的朱初一见此地有大片因战争而荒芜的土地,遂定居于此。
不管陈姓士兵是否真的会算卦,但他确实把自己的二女儿嫁给了朱初一的次子朱五四,和同是外乡人的朱初一作了亲家。
看着两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朱初一自然很欢喜,但好景不长,朱家又要被迫走上了流亡的道路。
当时元朝将统治的百信划分为四等,南宋遗民是最低下的一等,称为南人。
元廷除了让他们上缴超额的税赋外,还要给他们分配筑城、挑河、运粮、打马草、造船、造甲仗军器等徭役。此外,地方官员将迎来送往的费用也常常转嫁给朱家这样的小户。
彼时朱初一夫妇已经去世,朱五四已自立门户,因为交不起钱,他只好带着家小再度流亡。
离开盱眙后,朱五四又辗转多处过活,每到一地都靠着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
1328年,一件让朱五四十分头疼的事发生了:妻子陈氏又生了一个儿子。
朱家迁徙图示
那时候,朱五四刚搬到濠州钟离,膝下已经有了三男两女。
可以想象,新生儿的出生给朱五四一家带来更多的是忧愁而不是欢喜。
忧愁是忧愁,但名字还是要起的。
因为朱五四的儿子都属于重字辈,在这个婴儿之前连他大哥朱五一的四个儿子算在内,朱家总共有七个男丁,所以朱五四便给这个婴儿起名为重八。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朱重八40年后竟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参考资料:《明史·陈公传》、《元史·志第四十二·食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