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奎/张英与张瑛(二)
说完康熙年间的张英父子,再说说嘉庆年间的张瑛父子。
这位张瑛没有那么张英地位显赫,在科举考试中他中的举人,他一生为官三十余载,多任地方官,但政绩突出。张瑛是读书出身。他知道读书对国家以及对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他特别注重教育。
张瑛为官在贵州任职长达30年之久。他厚爱积极向上的青年学子,不惜重金延聘名师到桅峰书院执教;听政之余他常到书院与学生谈学论艺,并亲自评阅学生课卷,鼓励诸生无论在培养品德操行上,还是在钻研学业上,都应相互切磋砥砺,取长补短。
他每天安排两名差役在午夜交更时分,挑着桐油篓巡城,看到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放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这样,他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前后坚持了十三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在张瑛的不懈努力下,安龙城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十余年间考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这就是张瑛“加油”的故事。
现在,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以听到:“加油!加油!”的声音,十分励志。而这具有中国特色的声音,就源于清朝的张瑛,这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使“加油”延续了几百年,至今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张瑛不但培养了许多进士、贡生,还将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才,这中最有名的当属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
张之洞于道光十七年九月出生于贵州的六洞桥。他自幼聪明好学,十三岁始回原籍河北沧州南皮应试,考取秀才,二十六岁考取进士第三名。
他考取进士一波百折。张之洞进举之后,一蹴而就中进士也不是难事,他实力够了,但运气不足。先是父亲张瑛去世,他为父亲治丧守孝了几年。再去考试时,又赶上哥哥张之万担任考官,为了避嫌,连续两年如此,一直到同治二年,他才“大器晚成”高中探花,正式踏入仕途。
张之洞读书有一个怪癖,好夜间读书,一入夜就精神百倍,往往读一个通宵,白天再睡觉,这一习惯陪伴了他一生。到他做了大官之后还给他惹了不久麻烦。因为他习惯了过西方时间,下午两点睡觉,晚上十点起床办公。这可苦了其他与张之洞有事商议的官僚们,每次找他只能强撑着睡意,大晚上去向他汇报。要是白天找他,他倒也会接待你,只是当你跟他聊着聊着,就会听见一阵酣眠声。
为此,一些官员对他不满,还因此弹劾了他。慈禧太后专门调查过这事,对于张之洞这怪癖也是头疼不已,没办法谁叫他是自己的爱臣呢?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晚年的张之洞在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后成为了顾命大臣,也为大清王朝燃尽了生命最后一滴蜡。
据传在张之洞临终之际,摄政王载丰前去探望,病榻之上的张之洞仍不忘天下安危,劝诫载丰安抚民众,以民为本。载丰志满意得,反倒慰藉张之洞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一言不发,在那一个夜里,他依旧没有入睡,哀叹数声“国这尽矣。”终于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