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这样为茶打call:林语堂以女人喻茶,林徽因开“太太客厅”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嘿,又是周末了,上周的明星喝茶引起了小伙伴们的热议!
这周,小懂更上一层楼,和大家说一说现当代名人与茶结缘的故事!
1、孙中山鼓励振兴中国茶业
孙中山先生是学医出身,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
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而且他曾呼吁振兴中国茶业,在题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的讲演中谈到,“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到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为习惯,茶便成了一种需要品。”
2、鲁迅喝茶享清福
鲁迅先生对喝茶与人生有着独特的理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中的弊病。
他有一篇名《喝茶》的文章,其中说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3、老舍边饮茶边写作
著名文学家老舍,他曾写道:“我是地道的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
老舍先生茶兴不浅。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一番。边饮茶边写作是他一生的习惯,而且“茶瘾”很大,喜饮浓茶,一日三换,早中晚各来一壶。
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中,也常有茶事提及或有关饮茶情节的描述。其经典名著《茶馆》的问世,可以说离不开茶在他的生活中起到的绝妙作用。
4、郭沫若写剧本植入茶文化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出生于四川的茶乡沙湾,那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茶溪。在11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题为《茶溪》的诗:“闲酌茶溪水,临风诵我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茶和茶溪的深厚感情。
郭沫若先生是极爱茶文化的,在1942年的时候创作名剧《孔雀胆》,就借人物的口吻细致地说出了冲泡武夷岩茶的的流程和方法。可见他对茶的了解和喜爱!
5、林语堂“三泡论”
林语堂先生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就受到闽南饮茶文化的熏陶。对于喝茶,他还专门在《茶与交友》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两篇文章里进行比较集中地阐述。
他也有许多关于茶的妙论,诸如“茶须静品”、“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等等。
最著名的“三泡论”讲到:“茶在第二泡时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以佳人喻茶,新颖富有情趣。
6、林徽因的“太太客厅”
才女林徽因写茶的文字不多,专门谈茶的似乎没有,但是她的生活却处处透着茶意。
在英国留学时,她习惯并认同了下午茶的生活方式。回京后,她也开始办起茶会,聚集众多知识精英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等,他们在品茗中纵论古今、谈天说地,彰显学问之美,追寻人生之乐。这就是昔年京城最著名的文化沙龙,以茶为媒的朋友圈下午茶茶会——“太太客厅”。
7、梁实秋喝茶不问价钱
梁实秋先生说自己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但是,他却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
他也亲自到茶叶市场去寻茶、喝茶,从最初的喝好茶,慢慢明白佳者不易得,哪有那么多真正的好茶。 从此后喝茶但论品味,不问价钱。
看完这些伟人、文学大家的喝茶感悟,不妨和小懂说说,你对喝茶有什么体会,若是能吟诗一首,岂不妙哉!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众号,随时随地提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