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粥再上热搜,“抄袭”的背后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凉
花粥又上热搜了。
网友扒出其2012年的作品《妈妈要我出嫁》,在网易云音乐上作词、作曲一栏中填写的都是“花粥”本人的名字。
但其实,这首作品是前苏联作家写的,由薛范先生翻译。
之后,花粥火速在微博上致歉。
但鸡贼的是,说是道歉,其实通篇只说打包上传事宜由于没有专业人士参与,所以些许纰漏在所难免。
而在网友关注的核心点“抄袭”上面,却始终没给出正面回应。
这不奇怪,因为按照惯例,明星出了问题,首先姿态放低但绝不承认,接着脑残粉和水军洗地,最后黑点不了了之,该圈钱的照样圈钱,该死忠的还是死忠,可谓是皆大欢喜。
如果把这件事放到宏观的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这不只是花粥个人的黑料,更是整个华语乐坛的悲凉。
先说花粥。
由《老中医》走红,最初的人设是“唱小黄歌的女屌丝”。
要知道,除了老早之前的校园民谣,什么《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些算是全国流行的“大众音乐”。
近些年内地的民谣音乐人走的基本都是独立民谣的路子,而这个路子是正儿八经的乐坛边缘。
而在这个边缘群体中,一个哼着满纸“你mb”、“分手炮”、“吹牛逼”的调调,又菜的抠脚的LOL妹纸,绝对是站在聚光灯中心的人物。
可以说,花粥的走红,完全胜在剑走偏锋。
至于红了之后?
小众势必变成大众,冷门势必对接热门,“女屌丝”必将要转变成“独立的小清新自由女性”。
但囿于本就奇峰突起的走红历史,从根本上导致了花粥在后期创作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在对乐坛有了一定欲望但自身能力又满足不了的情况之下,抄袭似乎就成了一件“势在必行”又行之有效的路。
至于《盗将行》事件,不过是小众审美和主流文化的一次碰撞,倒成了不足为奇的小事了。
现在想想,“花粥抄袭”事件,不过是这些年来华语乐坛积病久矣的症状罢了。
30年前,黄家驹在下定决心去日本前,曾说过“香港没有音乐,只有娱乐圈”。
但若是现在回头看,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个时候的香港情有可原。
因为在那个年代,所有的歌手都去拍戏了,所以香港有好的演员,但是少有原创歌手。
而现在呢?
我们纵观乐坛,翻遍现在每一年中国流行音乐榜上的音乐,会神奇的发现居然少有全国知名的“神曲”。
这叫粉丝音乐,这叫没有音乐,只有明星。
不说某加拿大电鳗引起的打榜事件,单就前段时间郑钧的言论,也很值得警惕。
“十首歌九首听不下去”、“这就是屎啊”。
B站上有一系列视频,主要是把20世纪前十年和时下的流行音乐挑出来作对比。
我们会神奇的发现,在《海草舞》、《滑板鞋》放肆的在大街小巷引领喵喵喵的风潮时,20年前的我们在品味秋刀鱼的滋味,在逗乐窗外的麻雀、在玩耍童年的纸飞机……
20年前,我们还在一味吹捧“四大天王”的君临天下,丝毫想不到几年之后会有一个小眼睛口齿不清的单眼皮歌手轰炸整个青春期。
10年前,我们无脑黑着周杰伦的政治立场,又无脑喷起许嵩的风格单一,却丝毫想不到那是最后的流金岁月。
而现在,当我们去ktv唱歌时点起歌来都只是“经典老歌”时,也许才会有刹那的怅然:
现在的歌,都特么是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