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川军:除了出川抗日,还有3段川军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
文|小酱穿越说历史
川军,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军事力量,特别是在保卫西藏、抗日战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4名不同时代川军人物的回忆,记录那些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川军子弟。
入藏作战
时间:1913年4月
地点:印度洋的一艘货船上
英国货船
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货船在印度洋上缓慢地向东南方向航行,甲板上站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长长的辫子、光亮的前额和船上的英国人格格不入,满是忧郁的表情和眼前美丽的海景也是格格不入,他叫周逊,四川新军混成协的一名炮队长。
川军入藏
就在四年前,自己随同近两千名四川子弟兵,从成都出发,沿川藏小道进藏平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过关斩将,从箭炉关杀至拉萨城,把十三世达赖喇嘛吓得逃到国外,那是何等的风光!因为那时,所有川军子弟都有个信念:赶走侵略者,恢复我大清国土。在大清最弱小的时候,是自己所在的这支军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捍卫国土的决心和意志。
可谁知,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武汉三镇的新军起义,仅一年时间清朝就灭亡了,自己这支军队也成了一群无头苍蝇。更可恨的是,贪赃枉法的协统钟颖设计害死了驻藏左参赞罗长裿,把入藏川军带上了一条不归路:长官们一直在争执着是出兵勤王,还是拥护共和,或者返回四川?士兵们则因为断了军饷,几乎沦为土匪,打家劫舍,全然没有了进藏时的模样。自己身为炮队长,只能管住手下那几十号人,可即使这样还是有手下偷偷外出打劫的。
当地人本就在僧侣的蛊惑下,对川军心有不满,如此作为更激化了矛盾。想起那几日,自己的炮队被几千百姓围在大营的场景,心里就忍不住升起无限凄凉:大营外,是川军子弟远赴高原想全力保护的同胞,如今却个个手持兵器、农具、棍棒,虽然听不懂吼叫着什么,但是分明能感受到那股愤怒;大营内,曾经信念坚定的川军子弟,如霜打的茄子般,再也没了入藏时的骄傲。
驻藏川军
最后,还是在尼泊尔驻拉萨代表的调停下,才停止了对抗,所有川军接受缴械,自己炮队那拼死保下来的2门开花炮也交了出去。后来才知道,就这段时间,川军损失已经有数百人,他们没有死在殖民者的枪口下,没有死在叛乱者的刀剑下,而是死在自己一心守护的百姓怒火下。
手无寸铁的兄弟们被赶出拉萨城,那时已经9月了,冬天很快就来了,在没有过冬物资、没有军饷补给的情况下,川军子弟们忍冻挨饿,不少人就这样死在了高原上。一直熬到第二年四月,才把他们接到印度,从印度坐船回国。可是,曾经的大清已经不复存在,听说大家都已经剪了辫子,自己回去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祖国,随身还带着左参赞罗长裿的骨灰,他要让这位英雄魂归故里,可是他又忍不住想,如果当时罗参赞没有被害,他们进藏时护边卫国的信念是不是不会消失?那数千川军子弟们是不是不会命断高原?剩下的这些川军子弟是不是也不用落得如今寄人篱下、任人宰割的悲剧?
军阀混战
时间:1933年10月
地点:四川营山流江河边小路
四川军阀势力分布
漆黑的夜色下,一支纪律散漫的部队大致成两路纵队,在营山流江河边的小路上缓慢地行军,队伍中不时传来伤兵的哀嚎声和长官的催促声,借着月光仔细看,纵队中间有一丝红色亮光忽隐忽现,随着队伍一起移动,不时还能看到隐隐约约的白烟,那是一个抽着烟枪的老兵,虽然只有四十几岁,可已经满脸皱纹,边走边抽烟,似乎对这种逃命似的撤退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名字,大家都喊他“老刘头”,他还有个绰号“老油头”。
当兵十几年的他确实已经了个纯粹的老兵油子,两军交战,什么时候会开枪?炮弹喜欢往哪打?怎么冲锋最安全?躲在哪里子弹打不着?他是门儿清。
自己为了讨生活报名参军,十几年的磨练,本认为对四川形势掌握得一清二楚,可如今他也有些迷茫了:
川军日常生活场景
1916年参军,先是和刘存厚的护国川军、蔡锷的护国滇军打;四川宣布独立没多久,又在1918年帮刘存厚和滇黔靖国军打;后来,刘湘看形势不对,又带着他们投降了熊克武的四川靖国军,反过头就打刘存厚部;之后又联合刘存厚一起打黔军、滇军,把他们全部赶出了四川。
1921年,又开始出川作战。先是和湘军一起攻打湖北的王占元部,后来又三进湖北攻打吴佩孚部,打得形势胶着之时,两边不知道怎么又讲和了,听说刘湘还和吴佩孚拜了把子。
之后,川军就老老实实在四川内斗起来了。开始是自己所在的第二军打第一军,打不赢就讲和。后来又跟着刘湘、杨森打熊克武部,一直把熊克武赶出四川。熊克武走了,这两位老大又互相掐起来了,自己也不记得自己是站在哪边的了,只知道对面的敌人去年还是并肩作战的盟友。
终于熬到了1926年,自己换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的军服,川军里面的速成系、保定系也都编成了二十一军的各个师、旅,大家都知道现在自己都是国民政府的军队啦,应该可以安生了。
可没安生两年,1928年,刘湘和杨森这两位大佬又干起来了,1月份打一场,4月份又打一场,12月份接着又干了一场。
1930年,听说蒋委员长与另外三大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在河南、安徽一带干了一场大仗,我们四川当然不会闲着,不久就出兵湖北,倒也没打什么大仗,倒是听说家里又闹了起来。
直到1933年,刘文辉被赶到西康,二刘战事才宣告结束。这时,“剿赤”的任务又来了。从2月份一直打到10月份,自己这边20万正规军竟然被红军万把人给耍得团团转,最后四处逃跑。
不过再细想想,自己这边20万人,几乎以前都交过手,毕竟这十几年来打打杀杀,难免磕磕碰碰,说不定谁就是谁的杀父仇人呢?指不定,你往前冲的时候后面就有人打黑枪,这仗怎么可能打得赢?
“老刘头”猛吸一口烟,不禁呛得蹲在地上,猛烈咳嗽起来,身边人也顾不上他,待队伍走得差不多了,他立马止住咳嗽,喘了几口气,一溜烟往反方向跑去,以他的判断,那边才会是真正的好去处。
出川抗日
时间:1945年8月15日
地点: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集团军(川军)第四十四军某营阵地
电台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但有几个字十分清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小小的营指挥所顿时沸腾了,虽然消息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但是没有人敢相信,前几天对面的日本鬼子还嚣张地对着阵地一顿乱轰,炸死了十几个兄弟。
王建堂
指挥所内,副营长却悄无声息地坐在土堆上,发起了呆,他就是王建堂。此时他的脑海中只有一面白旗,旗正中一个斗大的“死”字,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下面重重地落着三个字:“父手谕”。
八年前,日本夺我东三省,占我北平城,当时自己还是个小学老师,学校经常罢课,到处张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我东北,还我北平”“华北危矣,中华危矣”之类的标语。不久,在父亲的支持下,自己召集一百多个安县同乡,在全县父老的欢送下,踏上了出川抗战的征途。虽然父亲送的这面死字旗早已在战场上被打得支零破碎,但是自己心中的死字旗却坚定地竖立起来。
川军出川抗日足迹
八年来,自己随四十四军打遍大江南北:1938年的武汉会战,两大战区(第5、9战区)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断了日本鬼子速战速决的美梦;回川休整一年后再次出川,先后参加了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直到抗战胜利。
在战场上,自己时刻不忘家乡父老相送出川时的期望,时刻不忘父亲送旗时的嘱托,先后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当了十几次敢死队队长,但是自己是幸运的,到鬼门关前走了四遭阎王爷也没收留自己,还多次因作战勇敢而立功授勋。可随自己一同出川的安县同乡们就没有都这么幸运了,打到最后,一百多人活着的不到五十。
听说这八年里,四川子弟共有340万人上了抗日前线,占了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川军部队抗日足迹遍及13个省,参加了28个大小会战,有65万川魂永远留在异乡,其中包括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第41军代理军长兼122师师长王铭章(苦守滕县直至牺牲,为台儿庄大捷创造条件)、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第41军122师参谋长赵渭滨、第44军150师师长许国璋、第144师第442旅旅长袁治、第22集团军参谋长税梯青、第74军第58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柴新意……
曾几何时,国人一谈起川军,印象就是窝里斗的“叫花子军”,有“两杆枪”(烟枪和步枪),但从此刻起,再也没有人敢小看我们这些穿着破烂单衣、草鞋,扛着汉阳造甚至土枪的“川娃子”。“无川不成军”,我们每个川军子弟都很自豪,我们以惨重的代价,践行了热血川军的爱国志向,我们用鲜血证明了川军没有一个孬种!
逃亡台湾
时间:1949年12月
地点:成都市凤凰山机场
孙震照片
凌晨五点的凤凰山机场仍然一片漆黑,孙震坐在军机上看着窗外浓浓的雾气,这也许是这辈子最后一次看四川老家了,此时的解放军已经打到重庆了,进川只是分分钟的事,蒋委员长电令自己“暂避锋芒”,但是自己清楚,一旦经海南转向台北,台湾海峡也许就是此生永远跨不过去的阻碍。
回想4年前,抗战胜利之时,自己和第22集团军的川军子弟一样,期待着早日回川,可军事服从政治,胜利后国民革命军就开始了整编,蒋介石也借机扩大中央军力量,打压地方军阀势力,不少川军部队就在整编中裁撤的裁撤、缩编的缩编、合并的合并,当初出川的6个集团军、2个军加1个师压减近半。整编后就开始打内战,可我们川军部队早已厌倦了自己人打自己人,在战场上自然没有了打日本鬼子时的雄风。
淮海战役
然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今年1月,自己原来的第22集团军,在淮海战役中被围歼,72军和44军也在陈官庄被全歼。今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杨森的20军南逃,最终在皖南被歼,21军逃到上海,一部分投降,剩余的撤回四川,如今守着成都估计也是迟早要被全歼的。
而自己如今也是一个逃兵,趁着夜色偷偷摸摸地来机场,生怕有人发现自己,否则第二天成都的报纸上“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临阵脱逃”的新闻必定会轰动整个四川,四川父老乡亲的唾沫都没把自己淹死。是啊,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自己从来没有当过逃兵,本来也想在四川坚守到底,可奈不住委员长的一封封电报催促,军人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可也视荣誉高于生命。万般无奈,羞愧难当啊!
天微微亮,雾慢慢散开,飞机开始起飞,透过窗户俯瞰生养自己近六十年的故乡,感觉上升的军机要把自己从这片土地上连根拔起,那股绞痛的感觉让自己痛得无法呼吸。离开这片土地,川军再也无法像抗日时期一样接受四川人民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川军”实际已经消失了;离开这片土地,自己也只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寄人篱下,前途渺茫。
或许自己应该和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他们一样,选择起义投诚,这样就可以留在大陆,可委员长对自己也算有恩,让自己选择恩将仇报也是为难之举。
思绪万千之中,飞机已经破云而上,下面只有厚厚的白云,故乡却是再也看不到了。
本文以历史人物的回忆描写川军的历史,部分人物心理活动为作者个人想象,望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