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面风格、动物隐喻、主题呈现深度解读《鹿先生》的独特内涵
八分三十秒的短片电影《鹿先生》由动画师Mojtaba Mousavi用5年的时间制作而成。这部全程面具的定格动画《鹿先生》意在讽刺人们的异化与社会的病态。
影片讲述了猪女士有意踢倒盲人乞讨者羊先生的碗,并从捡走了他的钱。鹿先生就站在地铁前,背对这一切,无奈的闭上双眼,对猪女士行为以示不耻。
车厢内,鹿先生看到只顾自吃面包的猪女士、带着耳机自娱自乐的猴子、闭眼睛假寐的猩猩、眼睛四处溜转的鼠小姐……猪女士看到对面鼠小姐偷走猴子的钱包,毫无表情的直接选择无视。紧接着鼠小姐为了“避嫌”,走到了车厢另一端重新坐下。鼠小姐对面坐着一对情侣狼先生和狐狸小姐,狼先生和鼠小姐眉来眼去,心照不宣却又明目张胆的互相勾引。
地铁不断前行,猪女士恩将仇报的推开鹿先生,一旁的猴子幸灾乐祸,冷眼旁观秃鹫……车厢外面的世界一点点坍塌,随后进来的蛇先生引发了地铁内的混战,场面失控,血腥暴力充斥在小小的车厢里。
混战结束后,鹿小姐为鹿先生擦拭伤口,车厢另一端,秃鹫在啄食猪女士的尸体。站台外废墟的婴儿哭声引起鹿先生的注意,他不顾危险去拯救,终于唤醒了大猩猩的那一丝善良。鹿先生将婴儿送进车内,自己却被掩埋在坍塌的废墟中,直到最后他都在努力救人。
《鹿先生》尽管只有八分半钟,但是传达的含义却让人回味无穷,结尾鹿先生是死是活,我们不得而知,但影片传递出来的信息很明确:即使社会再无情、再冷漠,依然会有像鹿先生这样温柔暖而善良的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无论结果,也不要放弃希望!鉴于此,我将从画面风格、动物隐喻、主题呈现三个角度解读讽刺意味短片《鹿先生》的独特魅力。
画面风格:以幽冷阴暗的冷色调画面为主,奠定影片的悲伤基调和凄清的结局
影片全程没有人物对话,采用动作和神态的表现方式为主,所以,影片的画面色调对剧情基调和结局的猜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导演用独特的画面风格呈现典型的封闭式环境下的人物形象。
幽暗深长的地铁隧道就如同漆黑的无底洞,阴暗的画面让人深感不安,预示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可控的。地铁入口,墙壁满是黑色涂鸦,装饰画也破败不堪,楼梯口下的垃圾堆了几袋,阴暗斑杂的画面,意味着这是一个无人看管的地带。
老羊乞丐又盲又残,穿着破旧和衣着整齐,手拎挎包的猪女士的画面色调形成明显的差异,为下文猪女士故意拿老羊的钱做了铺垫。而不远处的鹿先生背着一切,他听到猪女士踢碗和硬币掉出来的声音,却没有听到捡起硬币放进碗里的声音,所以他知道猪女士拿走了羊乞丐的钱。原本看似和谐的画风,被猪女士的不和谐举动打破了,而鹿先生没有制止,也许他是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由此可见,影片背后的社会风气是败坏的。
车厢里人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随处可见的黑色涂鸦,人物衣着光鲜,看似安静和谐的画面,其实暗潮涌动,杀机四伏。鼠女士偷窃他人财物,无人理会;鼠女士勾引他人,无人制止。外面世界坍塌,无人救援,鹿先生救助他人,却被大猩猩暴力制止。进入车厢的蛇先生,挑起事端,引发混战,死伤无数。这个画面凄清,灰暗,没有让人觉得温暖的色调,意味着人性的复杂,社会的荒唐。
鹿先生主动救助他人,自己却被抛弃在车厢外,埋在废墟里。整个画面让人哽咽,毫无生的希望,直到废墟之外的阳光洒落下来,我们才看到一丝温暖和善意的画面,也许就是生的希望,是鹿先生带来的。尽管鹿先生被埋废墟,生死未卜,结局有点悲伤,但是也不无希望,至少鹿先生的犄角在阳光下动了动,生机尚存。
《鹿先生》采用这种冷峻的阴暗画面,刻画了一个无情、残酷的现实社会和人性的变异。即使是有色调的画面也是没有温度的画面,传递出来的是清冷的情感。用简单的冷色调画面来凸显没有人物对白的影片,这需要画面极强的表现力和张力。导演的无对白画面拍摄相当细腻,展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人性的社会问题。
动物隐喻:以动物形象隐喻形形色色的人格,暗示人性的阴暗与社会的病态
导演用动物人格化的手法来展现各种动物所隐喻的人性,通过车厢里动物们的举动来暗喻社会的缩影,展现社会的病态。
1. 猪女士:贪图便宜、胆小怕事。影片中猪女士衣着整齐,挎小包,看上去是个有钱的不错的人。可她故意踢到盲羊乞丐的碗,钱洒了一地,在确定老羊是盲人之后,自己把盲羊乞丐的钱全部捡走,足以见她是个见利忘义,贪图便宜的自私者。当她坐在车厢内不停啃食面包时,丝毫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这或者可以说她又是一个没有准则的人。她看到对面的鼠小姐偷取猴子的钱包时,先是盯着愣了一下,随即直接忽视,继续啃食自己的面包。这有表明她是一个胆小怕事,遇到不公之事不敢发声的人。她被面包噎到时,鹿先生主动喂水,让她缓过神来,她反过来一把推开鹿先生,完全没有感恩之心。看出她是个自以为是,恩将仇报的人,也正是她的这种表现,才有后面她被鼠小姐欺负致死,被秃鹰啄食尸体。猪女士这样的人就是隐喻现实社会中看似光鲜亮丽的人,其内心却是肮脏的,他们是贪图他人便宜,遇到不平之事却不敢吱声,最终被他人欺负的软弱形象。
2. 鼠小姐:毫无原则的社会败类。鼠小姐同猪女士一样,衣着靓丽,红嘴唇红指甲,用光鲜的外表伪装自己虚伪、肮脏的内心。她偷取猴子的钱包,盗取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是犯罪的象征。盗取钱财后离开现场,坐到狼先生和狐狸对面,举止轻浮,用微笑、红唇和动作勾引狼先生。在混战中抢夺猪女士的挎包,这是明目张胆的抢劫,最终在与猪女士的混战中也丢失了自己的生命。所以,鼠小姐这样的人隐喻社会中的小偷、抢劫犯或者说性工作者。她们做事没有任何原则,只凭自己的需要,肆意去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非法利益。这样的人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以此警告他人。
3. 猴子:幸灾乐祸的冷漠者。猴子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对外在不闻不问,即使是自己的钱包丢了也无所察觉,依然乐呵呵。当猪女士恩将仇报推开鹿先生时,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对鹿先生的遭遇幸灾乐祸。等看到大猩猩对他恶狠狠的眼神时,立刻收敛了自己的冷漠。在无妄之灾的混战中,他也无缘无故的丢失了性命。所以,猴子在这里隐喻社会中那些凑热闹、看热闹的幸灾乐祸之人。他们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这样的人往往也会成为利益的牺牲者。
4.鹿先生:善良的选择者。鹿先生是影片中唯二的正面角色,他是善良的化身。车站外面坍塌,他积极去帮助那些想进入车厢的人,尽管被大猩猩阻止了,他还是让鹿小姐和蛇先生进来了。蛇先生调戏鹿小姐,他主动为鹿小姐解困,却被蛇先生的毒液所伤。混战过后,他用自己的犄角去撬开车门,差点把犄角折断。他勇敢的跑出车厢,拯救了一个婴儿,车门关闭,车缓缓启动,他没有及时上车,但他没有后悔,他依然去拯救还活着的人。在坍塌的最后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坍塌的墙壁,被掩埋的墙体之下。所以,鹿先生隐喻了社会中那些善良的选择者,他们本可以对发生在身边的事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可他们选择善良的一面,积极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所要帮助的人,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5.大猩猩:理性的暴力者。大猩猩无所谓好与坏,他是一个理性的人,合理的评估局势,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他推倒了被面包噎到猪女士,在他看来,猪女士是个无用之人,只知道吃,没有救的价值,所以推倒她,生死有命。当车厢外发生了坍塌,他阻止了鹿先生放更多的人进地铁,算是对车厢空间资源的合理安排,控制进车人数,保证安全。当混战结束后,鹿先生努力尝试打开车门,没成功,他主动去打开车门,让鹿先生去救那个婴儿,看出他被鹿先生的行动所感动了,激发了他内心的善意。可鹿先生准备去救更多的人,车门又随即关闭了,大猩猩似乎极力在劝阻鹿先生,说明他是个理性的人,要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大猩猩隐喻现实社会中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的理性者,即使面对危机情况,他们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是合格的掌局者。
影片中还有象征冷眼旁观的秃鹫,他就静静的看着车厢发生的一切,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渔翁;还有隐喻“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花花公子狼先生;还有象征惹是生非的蛇先生,是他引发了车厢内的混战;还有隐喻善良感恩的鹿小姐,她帮助鹿先生清理伤口,救助婴儿……导演用众多的动物形象构建了一个人性异化的病态社会,处于这种社会状态,那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才能做到初心不改,这是导演留给观众所思考的主题。
混战后的车厢,死伤无数
主题呈现:以简约的故事剧情和充满希望的结局,呈现深刻的社会的问题和主题内涵
导演用车厢作为社会的缩影,用动物群体隐喻人类,通过车厢里动物的种种表现和混战,来呈现当下的社会问题与值得反思的人性。
1.众多动物的个性其实是每个人复杂的人性的剖析,有利于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阴暗面,做一个善良的选择者。
我们可以把影片中的每种动物拆解开来进行人性的一一比对分析,每种动物隐喻每一种人。可人性是复杂的,有时候能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众多的动物合为一体,当作一个人的个性剖析来对待,这样更能突出人性的复杂。
人性都有像猪女士自私贪婪和胆小怕事的一面,也有像猴子一样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的一面,还有像大猩猩理性无情的一面,更有鹿先生善良勇敢的一面……社会就是这样,贪婪自私者最终会成为其他贪婪者的腹中餐;没有原则的获取非法利益的人也往往会成为他人的首选目标。在这种病态的社会中,在意识到自己内心的阴暗时,就应该要像鹿先生一样做一个善良的选择者,既然整个社会都坍塌了,那继续前行的列车不见得会有好的结局。在预料不到情况下,我们做一个善良的选择者,做看到的善事,那未尝不是为人的最大善意。
影片中展示的世界里丑陋的事情似乎每天都会发生,映射在我们的社会中,也许就在你我的身边。可是影片要传递的信息是:如果你的心里充满了恶意那么这个世界都注定黑暗,可是如果你的心里也住着一个鹿先生,那你就是一个善良的选择者。鹿先生的善举意味着这个世界因为有你而变得美好。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最细小的善举,也会迎来光明的明天,未来可期。
影片从猪女士贪图便宜,窃取盲羊乞丐乞讨的钱币开始,到最后车厢外部世界都处于坍塌,地铁驶向远方,未知难测。
车厢里只剩下鹿小姐、大猩猩、婴儿和秃鹫,善良的只有鹿小姐,秃鹫是邪恶的,大猩猩是理性的,婴儿是需要保护的。可结果无人知晓,也许善良的鹿小姐用善意打动了大猩猩,驱逐了秃鹫,一起拯救了婴儿。也许大猩猩被秃鹫蛊惑而杀了鹿小姐和婴儿,又是一个悲惨而黑暗的结局。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前者这个美好的结局,因为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是细小的善意,也能打动他人。
由于救人而没有赶上地铁的鹿先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救助了一个婴儿,在车站坍塌的一刻他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墙壁,拯救怀下的人。当温暖的阳光从台阶上撒下来时,废墟中只剩下鹿先生的犄角时,可犄角却轻轻的动了动。是鹿先生的善举带来的温暖的阳光,带来了生的希望。鹿先生的犄角轻轻动了,意味着鹿先生是活着的,他怀下的人是活着的,是鹿先生的善良选择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相比较远行的地铁,他更有生的希望。
鹿小姐和鹿先生都是善良的选择者,即使他们的能力很有限,也许最终也拯救不了一个人,但是他们的善良选择就给灾难中的人带来生的希望,给病态社会带来一剂良方的药引。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有善良的选择和希望,那社会和人性也会逐渐回归正道,明天一定也是光明的,可期的。
善良是一种选择,不是一种责任,没有谁规定要对谁要善良,与人为善是人性中一种的选择。善良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一场人生修行。
没赶上地铁的鹿先生
结语:
《鹿先生》很明显的主题就是用动物来呈现人类社会的病态和人格变异,但这背后是鹿先生试图用自己的善意、努力与牺牲,唤醒着面具人的人性。所以鹿先生身上展现出来的善良,传递给观众的是善良是一种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
本文正是站在影片表象后,从画面风格、动物隐喻、主题呈现三个角度深度解读《鹿先生》的独特内涵,使读者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