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是什么关系(一个有关康熙、雍正和乾隆祖孙三辈的谣言,怎么就传了300多年?)
历史上,有很多影响深远的谣言,有个谣言可是传了300多年。
这个谣言要从大家自以为『耳熟能详』的九子夺嫡开始。
九子夺嫡
其实夺嫡始末和《步步惊心》上演的差不太多。
简而言之就是,雍正的二哥胤仁,当了 30 多年太子,静极思动,有点不耐烦,想抢班夺权。
结果大家也都在电视剧里看到了,被他爹亲康熙皇帝两次拿下,这就给了其他皇子以机会。
太子之位空悬,皇长子和皇八子挑头争夺太子之位,被康熙拿下或打入冷宫。
这个时候的雍正,正在尽忠尽孝,认真搬砖,埋头为自己的父亲分忧。
他甚至在各路皇子都蠢蠢欲动的时候,主动为废太子说情。
这个时候一个勤勤恳恳、忠孝仁义的皇子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再加上皇长子和皇八子的衬托,雍正逐渐赢得了父亲的欢心。
锦上添花的是,四爷还生了一个好儿子:弘历。
康熙皇帝儿子多,孙子更多,近一百个,因此很多的孙子康熙并不认识。
这个时候四爷深沉绵密的心机就凸显出来了:
四爷邀请父亲去自己的园子圆明园(没错,就是以后那个大名鼎鼎的圆明园),欣赏牡丹。
年仅11岁的弘历,恰巧,如果大家相信是恰巧的话,正好在场,并为老皇帝背诵了周敦颐的爱莲说.
这是康熙和乾隆皇帝第一次见面。
晚年被儿子们折腾得七荤八素的那个老皇帝,一见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大喜过望。
不久之后,康熙又第二次驾临圆明园,这次直接就将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而且把他带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
此前,只有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皇太孙才有这个荣幸,老皇帝的心思到此昭然若揭,大位将落在谁家,已经没有悬念。
康熙皇帝临终前遗照皇四子继位,四爷终于如愿以偿以黑马的姿势入主大位。
这个时候,那个流传了300多年的谣言出来了!
他们说雍正的皇位是杀父篡位来的。
这个谣言,可真真是『宣传反噬』的最好范本。
且说雍正上位后,为了打击自己的政敌八阿哥和九阿哥团队,他把八阿哥和九阿哥的党羽流放了。
这些雍正的政敌就边流放边传播谣言,说雍正的皇位是杀父篡位来的。
湖南有位书生曾静就这样信了。
于是他派自己的弟子张熙找到了岳飞的后裔抚远大将军岳锺琪,游说岳锺琪造反,并归纳总结了了雍正的十大罪状: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
岳锺琪也不蠢,他摆了曾静一道。
他先假意应承,诱骗口供,然后收集好信息上报给了雍正皇帝。
曾静和他的弟子张熙,就被押送到了北京。
雍正的自证
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审问,还与曾静展开了辩论。辩论的结果就是:曾静『悔过』,改口颂扬皇帝,写了《归仁录》。
雍正不仅没杀他们俩,还把这个案件的档案、相关旨谕、口供和《归仁录》合编成《大义觉迷录》,以自证清白。
下发官员人手一册学习,安排成为学校的必读书、官员的政治必修课——相当于高校的马列毛,同时还派曾静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以此来证明自己清白无辜。
本来只是一个在流放途中的小八卦,就因为雍正皇帝的小喇叭,变成了全国新闻。
但是对老百姓来说呢,他们根本记不住雍正的辩词,只记住了『你要篡位』这个十分 drama 的故事。
后来在亲儿子乾隆的推波助澜下,《大义觉迷录》成了禁书。
越禁越好奇,这件事就成了一件『口口相传』的杀父篡位案。
历史推论
从历史推论上,康熙也是很愿意把皇位传给四爷的。
康熙时期,特别是晚年,他主张吏治废弛。
这主要是因为:
老皇帝被儿子折腾得死去活来,精力不济,
老皇帝对内政特别是和钱有关的事物确实不敏感,没兴趣,不上心。所以官场贪污腐败成风,康熙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心无力,甚至无心无力。
但康熙是个明白人,完全知道形势的严峻与问题所在,因此他要找一个有能力、有决心,整顿吏治的继承人。
四爷因为常年在外务工搬砖,见识了太多官场现象,做过外贸也参与过各种权利交易,是个不折不扣的『黑白通吃』的大佬。
他自己也说:
『事事不及皇考(康熙皇帝),惟有洞悉下情之处,则朕得之于亲身阅历。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之习皆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
翻译过来就是,我虽然事事不及我爸,但是论腹黑他比不上我。
雍正夺嫡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上述资料来源喜马拉雅:《侯杨方清史精讲》
想了解比清宫剧还精彩万分的真实历史吗?
比如:满洲渔猎小部落如何『以小博大』打败大明王朝?
慈禧如何从一个柔弱的寡妇变成掌权的悍妇?
清朝真的是一个『闭关锁国』的王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