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到底有多少“风向标”?
近日,2022斯隆奖揭晓。
这个旨在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杰出年轻学者的奖项,被誉为“诺奖风向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该奖历届获得者中已有51人获诺贝尔奖。
其实稍有关注就知道,“诺奖风向标”不止这一个,还有拉斯克奖、沃尔夫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奖以“XX领域的诺奖”做宣传。
这其中不乏媒体的功劳,实在是诺奖知名度太高,几乎家喻户晓,说是XX领域的诺奖更方便公众理解与传播。
那么诺奖到底有多少“风向标”?
又有哪些国际奖项被冠以“XX领域诺奖”?
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即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到数年得到诺贝尔奖,因此该奖项在医学界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沃尔夫奖
沃尔夫奖成立于1976年,是世界学术最高成就奖之一。
沃尔夫奖每年颁发给来自世界各地为人类利益和人民之间友好关系作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和艺术家。该奖项的科学类别包括医学、农业、数学、化学和物理学;艺术类别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
据统计,约1/3的沃尔夫奖得主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沃尔夫奖又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沃尔夫数学奖是六大奖项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它和菲尔兹奖被共同誉为数学界的最高荣誉。
迄今为止,已有包括丘成桐、陈省身、袁隆平、吴健雄、钱永健等在内的7名华人科学家获得该奖项。
阿尔伯尼奖
阿尔伯尼奖即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自2001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是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该奖项由纽约州阿尔巴尼医学中心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对提高人类健康和促进开创性生物医学研究的非凡和持久的贡献”。
已有华人科学家谢晓亮、张锋斩获该奖。
斯隆奖
斯隆研究奖自1955年设立以来每年颁发,奖励处于职业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领未来科学发展成就的杰出年轻学者。
该奖项每年在七个科学和技术领域——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和物理学选出一批年轻学者。且候选人必须由科学家同行提名,并由独立的资深学者小组根据研究成果、创造力和成为各自领域领导者的潜力选出。
长期以来,斯隆奖学金被认为是年轻研究者最梦寐以求的奖项之一。往届多名入选者成为他们所在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有数据统计显示,共有 53 位入选者在各自领域获得诺贝尔奖,17 位获得菲尔兹数学奖,69 位获得国家科学奖章,22 位获得约翰·贝茨·克拉克经济学奖。
引文桂冠奖
2002年以来,科睿唯安每年都会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诺贝尔奖奖项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及经济学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研究人员,授予他们“引文桂冠奖”。
这一奖项主要关注研究论文被全球同行引用的频次和引文影响力,以此预测诺贝尔各奖项的未来得主。
迄今为止,已经有59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29位是在获引文桂冠奖两年内收到诺贝尔奖的邀请通知。
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是依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故该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的获得者都很年轻,因为其对获奖者的要求中有一条规定:所有得主年龄不超过40岁。
目前已有2位外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一个是1982年获奖的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另一个是2006年获奖的澳大利亚籍华人数学家陶哲轩。
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计算机奖项,名称取自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 Turing),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
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仅授予一名计算机科学家。
姚期智仍是目前唯一一位华人获奖者。
此外还有新闻领域诺贝尔奖——普利策奖、音乐领域诺贝尔奖——格莱美奖等。本人仅作梳理,如有遗漏请指出。
编辑: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