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黄瓜和普通黄瓜有什么区别(旱黄瓜和普通黄瓜哪个好吃)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江南民间习俗,端午吃“五黄”,其中最经济实惠的是黄瓜。
有人知道它为什么明明是绿色的,却被叫成“黄”瓜吗?
为了把这个问题给大家弄明白,昨天(6月3日)端午,小时新闻记者特地跑了趟省农科院杨渡试验基地,跟刚吃完500根黄瓜的朱育强老师好好请教了一番。
1】此瓜非彼瓜,“五黄”里的竟是它
朱育强的黄瓜大棚里,收集了国内外1000多份黄瓜种质资源。
今年,他还种了70多个自主选育的黄瓜组合,地里长相各异的黄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每株黄瓜,朱老师都要亲自品尝,不是尝一根,是不同节位上长的黄瓜都要反复品尝,一个组合的黄瓜一般要吃10来根,这么一算就要吃700多根。
“有些表现太差,实在太丑的也没吃的必要,到端午,我也吃得也差不多了,至少有500根吧。”朱育强说。
平时我们吃的黄瓜,大致分三类,大黄瓜、小黄瓜和旱黄瓜(南方人也叫本地黄瓜)。
旱黄瓜
大小黄瓜大家都认得,这两种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在中国食用历史也很悠久,但咱们今天先来说说旱黄瓜。
“五黄”里的黄瓜,就是旱黄瓜,有很多年轻人应该没吃过。
旱黄瓜也叫土黄瓜,市面上不常见,农村零星还有种植,它在中国有野生资源,算是本土物种。
黄瓜之所以叫黄瓜,而不是绿瓜,就是因为旱黄瓜,基本都是黄色的。
当然,不同地方的旱黄瓜长相也各异,它们基本和小黄瓜一样短,嫩的时候有点黄,老了基本就是蜡黄蜡黄的,所以叫黄瓜。
在北方,旱黄瓜还拿来当水果吃,它的干物质含量比大、小黄瓜要高一些,味道还带一丝丝甜。
浙江旱黄瓜比较有名的,有上虞乳黄瓜、兰溪白皮黄瓜、温岭肖村黄瓜等等。今年,朱育强还利用了一种花皮旱黄瓜的资源,分离出两个瓜皮颜色迥异的后代。
2】黄瓜蜡质层发涩,脱蜡黄瓜已问世
平时,我们吃得更多的大黄瓜、小黄瓜,其实都是打西面来的洋黄瓜,原产西域、欧洲。
以市场顶流大黄瓜为例,它在中国的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那会儿带回来的“胡瓜”,就是咱们吃的大黄瓜。
大黄瓜
咱们的“印象大黄瓜”是长这样的,深绿色的果皮,表面带瘤还多刺,瓜长大约35公分。
应当说,和西汉胡瓜基本同款。
穿越2000多年而来的胡瓜,因为更水灵的口感和更高的产量,逐渐取代了旱黄瓜在中国的市场地位。
如今控制着中国人对大黄瓜集体审美的,主要是北方的黄瓜育种家,因为这种类型的大黄瓜,最早是北方选育的。
有蜡质层的黄瓜
大黄瓜刺硬又扎手,表面的瘤子,瞅着也不够美观,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方大黄瓜表面有蜡质层,黄瓜的涩味来自于此。
这些年,朱育强每天起早贪黑从杭州赶到海宁基地,给黄瓜做杂交授粉,其中一个主要的育种目标,就是把黄瓜的蜡质层去掉。
黄瓜花清晨四五点就开了,晴天的时候,花粉活性会一直保持到上午10点左右,育种家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尽量多的材料,才能提高育种的成功概率。
新品种黄瓜‘油亮1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蜡质层,基本不带涩味,颜色碧绿的‘油亮1号’大黄瓜今年终于问世了。
‘油亮1号’口感脆嫩,吃着不涩,还有一丢丢甜,这个新品种长势好,产量高,在早春低温高湿的江南,植株也健康生长,如果读者家里有个小院或者菜地,强烈推荐您种几株。
3】光溜还是带刺?黄瓜也能一口焖
科研工作永无止境,在帮大黄瓜脱蜡的同时,朱育强也把目光聚焦给了小黄瓜的“身份尴尬”。
小黄瓜:左有蜡质层,右无蜡质层
小黄瓜也叫水果黄瓜,果皮光亮,无刺无瘤,个头短小,吃起来更方便,通常在水果店和超市销售,鲜有在菜场出现的。
因为大部分人把小黄瓜当水果消费,它的市场需求就远没有大黄瓜强烈。
从消费端传导回生产端,农民在小黄瓜种植面积上,通常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也就是说,小黄瓜的种植面积,远没有大黄瓜多。
没刺不扎手,没瘤更美观的小黄瓜,比大黄瓜更完美了,但种草的人为什么就是不多呢?
“大家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黄瓜?”
为了把问题搞透,这些年,朱育强在地里给黄瓜办选美大赛,选育出了不同模样的大小黄瓜。
比如,大黄瓜没有刺,也没瘤,然后再去掉蜡质层,光溜锃亮的模样,小时新闻记者虽然看着不太习惯,但这黄瓜味道一点不输传统造型瓜。
关键是,这样的瓜买回家做拍黄瓜、炒黄瓜,就不用再刮刺、刨皮了。
有刺小黄瓜
小黄瓜 光皮VS无刺
光溜溜的小黄瓜,一样也可以长成大黄瓜的模样,让它长刺带瘤,变身迷你版大黄瓜后,会不会更受传统黄瓜审美消费者的喜爱?
还有人跟朱育强反馈,小黄瓜应该再小一点,最好咬两口就能吃完它,因为现在很多女同胞胃口比较小,老人孩子吃得也不多,所以专家地里又出现了超短款的小黄瓜。
迷你版小黄瓜
花花世界,连黄瓜也有这么多我们没涨过的见识,这个端午,你吃黄瓜了吗?育种家地里这么多瓜,有没有让你心动呢?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