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是第二名还是第三名(探花其实是最帅的那个)
在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小李飞刀李寻欢算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
这是对李寻欢一家人的赞扬,也使得探花一词深入人心。
状元、榜眼、探花,在几乎绝大多数国人心中,探花都成为了第三名的代名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探花一开始并不是科举考试第三名的代名词,而是一群人的称呼。
这群人都被称之为探花,这和他们的才华与名次无关,仅仅是用来形容他们足够貌美。
这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少俊为探花郎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含义也和科举有关,但并不是代表名词。
唐代新科进士公布后,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杏园探花宴,专门用来庆贺进士及第。
因为此时是春季,甚至红杏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地位,被称呼为及第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描述的正是杏园探花宴,新科进士们骑马遍游长安的大街名园,采遍各种名花。
其中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自然令新科进士们如痴如醉。
但是总不能所有进士都去采花,于是便会选出其中最年轻貌美者,此之为探花郎。
这种探花要游遍长安,要去各个府邸里采花,可以说代表了一届进士的门面,自然要俊美。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专门描述过这种情况:
“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要少即年轻,要俊即俊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最年轻帅气的。
二、第三名为探花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情况出现了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探花出现了。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后,正式确定在吏部考试后还有了最高一级别的殿试。
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同时也是最终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的考试。
但此时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叫做榜眼,只有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
因为在进士榜上并不是今天的从左到右,而是状元居正中位置,第二第三则是在左右两边。
因此人们将其称呼为榜眼,就像是对称的两只眼睛一样。
直到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正式改称为探花,成为了固定称呼。
此后榜眼成了第二名的专名,第一名则是状元,第三名为探花。
再到后来,历经明清数百年科举变迁,前三名的称呼已经广为流传。
于是在今天的许多人看来,探花就是第三名的称呼。
殊不知在一开始,探花只是进士们选出来的最俊美的那两位。
当然这也和唐朝时期的开放风气分不开,少年意气,骑马游长安。
这是后来的明清时期的封闭保守完全不同的,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使用探花郎所代表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