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常言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说的是叱咤风云的巨龙,出了深潭大渊便无法施展本领,连虾蟹都斗不过;威震山林的百兽之王,离了大山森林,便威风尽失,连犬羊之类也奈何不得。反过来,虾蟹人龙潭斗龙,犬羊人虎穴擒虎, 纵使能进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军事较量、政治斗争以及社会生活方面,情形 也和上述情形相仿。
军事上,敌人势力强大,又占据坚固阵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龙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费精力。 所以,攻打这类坚固城池是下策。上策是引龙离潭,调虎离山,然后消灭它们。 历史上各种势力集团无时不在营造地盘或势力范围,并且倚仗地盘进行较量与争斗。而调虎离山,一直是一个集团消灭或兼并另一个集团最 常用的手法。它的应用方式也很多,而目的则是 将最关键、最重要或最危险的敌手引出其地盘,使其失去反抗的能力。
“调虎离山”一语最早可能出自《管子。形势解》。该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虎豹,兽之猛者也,属深林广泽之中人畏其威而载之。人主,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故虎豹去其幽而近于人,则人得之百易其威。人主去其门而迫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故日:‘虎豹托幽威可载也。””意思是说,虎豹是兽类中最凶猛的动物,当它们居住在深山大泽中时,人们就会惧怕其威风而敬畏它们。君主是天下最有势力的人,如果君主深居简出,人们便会害怕他的权势。
虎豹若是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大泽而走近人类居住的地方,人们就可以捕捉它并使它失去原来的威风。做君主的若是离开王宫而与普通人混在一起,人们就会轻视他并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他。所以说,虎豹只有不离开它们居住的深山幽谷,其威风才会使人感到畏怯。这里虽然尚未使用“调虎离山”一语,但已经包含只有将老虎调离深山,才能将其制服的意思。
后来,在民间语言、文学作品中便逐渐出现了“调虎离山”的说法。如在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五十三回中,孙大圣对如意真仙说:“才然来,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明冯惟敏的《海浮山堂词稿•二上•玉芙蓉(共二)》中说:“使不了调虎离山计,当不得将军八面威。”这些都是利用不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困扰敌人,用人为的方法诱惑敌人,虽然这种主动进攻的危险性很大,但诱敌来攻却能掌握很大的主动性。
“调虎离山”之计的核心意思是: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诱使敌人远离自己的“巢穴”(有利的驻守之处)。《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俗话也说: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所以,战争中交战的各方,或修城池,或挖战壕,或凭险阻,无不千方百计地利用地利条件,以使敌方“往蹇”。
然而,作为进攻的一方,则要千方百计地诱使对方脱离良好的阵地。因为正如俗话所说,“虎落平阳遭犬欺”,再强大的对手,一旦脱离优越的地理条件,其战斗力也会大大降低,从而被并不强大的敌人击败甚至歼灭。所以,把自己的敌人—“虎”,从其占据的优越阵地一“山”中调出来,然后加以痛击,是战争中军事指挥者所经常使用的计谋,也是“调虎离山”之计的第一层含义。
“调虎离山”之计的第二层含义,其实也是此计的核心含义,即:战争中必须时刻牢牢地掌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战争的胜利者,而不是失败者。
调动敌人既是战场制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军事指挥上的最高艺术。在战场上,只要能够将敌人调动起来,就可以弱小变强大、被动变主动、困境变顺境,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是笑笑好人生,感谢阅读,喜欢我的网友们,欢迎评论区留言,点赞加关注,下期不迷路,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