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阮玲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纵使飞到天地的尽头,那里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敛你那娇艳的尸骨。
出自《葬花》的这两句词,是形容一代名伶阮玲玉最好的悲喜挽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由张曼玉主演的影片电影《阮玲玉》由关锦鹏导演,张曼玉、秦汉、梁家辉和吴启华主演,于1992年公映。
纪录片和现实:电影《阮玲玉》入围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女主角张曼玉也凭借此片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位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得演员荣誉的影星。
这部电影通过旁人对阮玲玉的讲述和张曼玉亲自扮演阮玲玉的重现,以及导演在事前搜集的录像资料,这些元素在影片中穿插,不但记录了阮玲玉传奇的一生,更用资料来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
推荐这部电影的理由主要有三点
两个不同时代的演员,在一部影片中产生共鸣。 关锦鹏导演这部戏的时候,就选择套层式叙述结构,俗称“戏中戏”或“片中片” 独到的视听语言的运用让角色活灵活现
在《阮玲玉》影片中,套层结构叙述将不同时间、空间下的阮玲玉相互穿插,利用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的交错对比来体现出一个更真实、更近距离的阮玲玉。
由于影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因此,本片在剧作结构上采用了三十年代的时间和九十年代的时间交错式和戏中戏的双线叙事结构。过去时空是对阮玲玉最后时光的追忆与回顾,90年代时空则是拍摄影片《阮玲玉》的幕后花絮和对阮玲玉生活见证人的采访记录, 两个时空的叙事交织在一起,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补充,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信息和内涵,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影片除去主观上的叙事手法,还在其它细节上进行相当精细的处理。这一点,在影片的色彩上就有着整个怀旧的意味在色彩上,具有很鲜明对比的是阮玲玉苦闷和死亡时鲜亮的衣装。这样鲜亮的服装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物迸发出的耀眼光环,更是对阮玲玉传奇色彩和光辉形象的一种怀念。
《阮玲玉》的导演在构图上,十分注重谋篇布局,而且别具匠心。“30年代的故事”构图精致玲珑,几乎每个画面都遵循形式美的要求去设计,“90年代的故事”构图则显得随意而自然,在从容不迫中呈现出二者之间的鲜明对比。
在电影的最后, 有一大段交待阮玲玉自杀的戏,画面中只有张曼玉的中景和近景,而观众听到的只是被重复了整整两遍的阮玲玉的遗言,同样是张曼玉低回、 柔和、 富有魅力的声音。细腻的音质配上细腻的表演,为观众展示的是一代名伶陨落之前夹杂着的无奈、放弃和解脱的复杂心态。观众认可哪种人生态度应该很明了了,每个人的取舍不同,但总归是有自己选择的,透过电影,直击内心,正如马克思说说“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里至观自身”。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观众看的也是一种心态,死亡是何等的容易,两瓶安眠药,一晚白粥,趁着清醒时候的一封遗书,遗书中道出一生所爱。在阮玲玉的遗书中,她写道“人言可畏”,在她死后,她的遗体在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公祭,数十万影迷加入送葬行列,一共有三十万人到场,送葬队伍长达3里,孙瑜、费穆、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十二名电影名流为她抬棺,鲁迅先生也为她写下《论人言可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