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概况
好望角(葡萄牙文:Cabo da Boa Esperança,英文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于34°21′25''S,18°29′51''E处。北距南非共和国的开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最初称为"风暴角"。
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好望角东方2千米处,并设有一座灯塔。
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险家欲为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常被误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然距离其东南偏东方向约150km、隔佛尔斯湾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实至名归的非洲最南端。
好望角,地处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好望角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探索发现
远征背景
公元一千年,欧洲开始巨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被称做十字军东征的宗教战争。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信徒希望把穆斯林赶出现在的中东地区。由罗马教廷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是1096年开始,前后持续大约两百年。欧洲军队在中东地区的出现推动了贸易发展。
威尼斯等地的意大利商人通过为交战各方运输和提供物资,大发战争财。十字军返回欧洲时,带回了中东地区的香料、香水、丝绸、钢铁和药品,成为欧洲抢手的畅销品。贸易带动了城镇的兴起,也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欧洲商人。欧洲国家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设置了军队和政府,靠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来维持。到十五世纪的时候,欧洲国家已经蠢蠢欲动,做好了外出探险的准备。
葡萄牙人是最早行动的。1400年的时候,他们就想控制跟东方的香料贸易。欧洲商人想越过威尼斯和阿拉伯的中间商,直接跟东方做生意。如果他们能直接经海路前往亚洲购买这些商品,就能大大增加盈利。葡萄牙的探险努力是国王约翰一世的儿子亨利王子发起的。他酷爱航海和探险,人称航海家亨利。亨利王子在世界各地网罗专家,进行科学研究。他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天文台,观测星象。葡萄牙的探险家们到过非洲西海岸,希望找到一条通往印度和东亚的路线。他们最后抵达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好望角。
折叠
葡萄牙首次远征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率探险队奉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之命从里斯本出发,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寻找一条通往马可波罗所描述的东方"黄金乐土"的海上通道。当船队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惊涛骇浪,几使整个船队覆没。最后巨浪把幸存船只推到一个未名岬角上,此舰队遂延存下来。迪亚斯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他认为只要转向继续航行,便可到达印度,但船队弹尽粮绝,只得返回葡萄牙。[1]
惊涛骇浪
1488年1月,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抵达现属纳米比业的卢得瑞次。
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共和国的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正值晴天丽日。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感慨万千的迪亚士据其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继续探索
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舰队经好望角成功驶入印度洋,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又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满载黄金、丝绸回到葡萄牙。
好望角
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将"风暴角"改称"好望角",从此好望角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则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海船不计其数,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亚士再航好望角,此回却遇巨浪而葬身于此。如今好望角海域少有大浪,但时有大雾,甚至遮蔽灯塔射光。开普敦当局修建了一座更近于海岸且更大体积的新灯塔,上面标注了此地与世界各著名城市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