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大372玉米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分析,不妨参考参考!
山东是玉米生产大省,对山东而言,玉米种植不仅在粮食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畜牧业养殖等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而在玉米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优质的玉米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农大372品种特征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面内容。
1、特征特性
1.1 幼苗及植株性状
农大372幼苗阶段生长势强,在幼苗期第1叶鞘呈紫色,叶片是绿色,茎是绿色。植株高为282cm,穗高110cm,一旦成株,可以看见21片叶子,雄穗分支数少,壳呈现绿色,花药是黄色,花粉量比较充足,花丝呈黄色。
1.2 果穗及籽粒性状
农大372的果穗呈圆筒形,穗轴呈现粉色,穗长约20~23cm,穗粗为5cm,穗行数为14~17,玉米籽粒呈马齿形,黄色,重量为36g。
1.3 抗病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大372品种的抗病性,山东菏泽地区某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鉴定发现该玉米品种平均发病率为9%。
1.4 物候期
如果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从初苗到成熟期,时间为100~105d,但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必须要达到10℃以上,同时积温2600℃。
1.5 品质性状
经过农业部相关的监测中心检验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农大372的容重为765g/L,粗淀粉72%,粗蛋白10%,粗脂肪4%。可以看出,该品种的营养品质和商品品质都比较好。
2、产量表现
2.1 院内鉴定与异地鉴定实验
2012—2014年,对农大372进行了品种观察和比较实验,得出的平均产量为12090kg/hm2,通过比较发现该品种能够实现增产17.4%。在2014—2016年对该品种进行了试验,试验的方式为异地试验和小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11970kg/hm2,和其它品种比较实现增产13%。
2.2 区域试验
2016—2018年参加了本地区的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为10330kg/hm2,比其它品种增产了14%。其中,2016年平均产量为10240kg/hm2,比其它品种增产15.5%;2018年平均产量为10420kg/hm2,比其它品种增产13%。
2.3 增产试验
在2018年参加了山东省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660kg/hm2,与其它品种相比较增产了14%。
3、栽培技术要点
3.1 栽培准备工作
菏泽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作物的生长,同时人为因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种植之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也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前提。栽培准备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1 种子的选择
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优质的玉米品种是提高出芽率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提高玉米的抗病害能力,为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3.2 选地与整地
为了保证玉米的产量,应该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的中等以上地块。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整地比较适宜,而耙地和平地应该在封冻之前结束;春季起垄时,需要在起垄之后及时填压,避免出现因春季蒸发量大而跑墒的情况。
3.3 肥料与光热准备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倡抢时播种,底肥或种肥随播种带状施用。
3.4 适时早播
6月上中旬,小麦收割后立即播种。种植的密度控制在5.5~6.0万株/hm2比较适合。在具体播种的过程当中,应该考虑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此应该采用宽窄行播的形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此外,适当的早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蔓延。因此可以说宽窄行播技术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技术。玉米的出芽率对玉米产量影响重大,为避免出现缺苗问题,可以采用1点3籽的方式播种,其目的是结合幼苗生长的长势决定去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空苗、缺苗等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3.5 科学施肥,适时灌溉
在施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的方式,其目的是保证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均衡性,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增施有机肥料,一般情况下施肥量为30000kg/hm2。种肥可以在播种过程中施入,同时采用机械深施,可以选择磷酸二铵作为种肥,一般的使用量为235~310kg/hm2,同时也可以增施硫酸钾16kg/hm2。此外,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的过程当中应该保证种子和肥料分离,避免出现烧苗的情况。在拔节之前,需要结合中耕的实际情况追施尿素,一般情况下尿素施入量为310~360kg/hm2,还可以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其中,施入硫酸钾量为80~155kg/hm2,硫酸锌为5~10kg/hm2。同时应该重视玉米的灌溉,尤其在拔节期、吐丝期容易遇到干旱,必须进行及时灌溉,每次灌溉量为20~30mm。在灌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坚持适度浇水的原则,避免因为水分过多而造成烂根的情况。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应该结合生长情况选择灌溉的手段,如采取微灌和滴灌的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不仅能够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田间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4.1 杂草清理
玉米在生长的同时杂草也生长,和玉米争夺水分和养分,从而造成营养的严重不足,通过物理方式和化学方式能够实现对杂草的清理,其中物理手段是进行土地的翻耕,而化学方式则是使用除草剂。
4.2 水肥供应
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为了保证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有充足的养分,应该在不同的时期结合玉米生长的特点施入适合的肥料。
4.3 水分供给
在水分供给的过程中,供给时间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虑天气因素,如果雨水过多应该注意预防倒伏的情况。
4.4 中耕管理
进行3~4次中耕管理比较科学,在玉米出苗之后进行第1次中耕管理,同时完成保墒松土和除草的工作。在3叶期应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作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定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定苗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原则,即留下健康苗、强壮苗和大苗等每穴留下单株,从而保证苗齐、苗壮和苗均匀等。具体的定苗工作需要结合松土情况进行,如果遇到缺苗情况可以在两侧进行留苗。在整个玉米生长的阶段保证及时铲趟,成熟之后及时收获,同时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脱水方式降低籽粒的含水量,在成熟期之后可以采取削头和站杆扒皮的方式进行晾晒,为提高玉米的品质奠定基础。
5、病虫害防治
5.1 大斑病
大斑病不仅危害玉米的叶片,同时威胁玉米叶鞘和苞叶。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呈现灰色斑点,在染病之后几天内迅速扩散,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褐色,慢慢出现褐色大斑。该病害在夏季发病率高,玉米地块湿润、温度高、雨水充足,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为此,应该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播种之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和翻耕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斑病发生的几率。如果在玉米生长的初期阶段染病,可以将病叶打掉,降低互相染病的可能性。此外,选择合适时间播种,重视玉米生长的水肥管理,定期喷洒药物等也有利于预防玉米大斑病。
5.2 矮花叶病
该病害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展,多数情况下在苗7叶期患病,预防该病害非常重要。矮花叶病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同时造成质量的下降。矮花叶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出现小点或细条,随着病情的加重扩散到整个叶面,受病害侵袭的植株变矮小,与健康的玉米长势差距较大。
5.3 蚜虫
为了防治该病害,应该结合玉米生长情况选择喷洒农药,在蚜虫等害虫出现之前进行及时预防。可以使用一些抗蚜虫的可湿性粉进行喷雾驱虫,同时结合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玉米的抗病害能力。
5.4 玉米螟
通过人工或机械喷洒低毒药物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间进行该虫害的防治时,可以使用赤眼蜂,尤其是在进行大面积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使用该手段的防治效果比较好,不仅成本低,同时无大量的农药残留。
6、适时收获
通常情况下,在每年的10月份,籽粒能够达到成熟,籽粒的体积也最大,是最佳的收获时机。该时期的玉米生理成熟之后苞叶松散,也较适合机械化收获。
7、结语
玉米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安全。本文主要分析了农大372的特征特性,同时重点阐述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如种子的选择、科学的整地工作、科学的田间管理、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技术、病虫害的防治等。通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