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号载人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921工程)为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统,其名字“神舟”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参加飞船研制的各单位征集而来,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原型机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而其发展型号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11年11月1日发射的神舟八号为其正式定型型号。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总长约9米,总重约8吨。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可选的附加段构成,总长约9米,总重约8吨,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相似,外貌则略有不同,内部更具备全新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神舟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回收地点曾为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自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任务起改为东风着陆场。
飞船结构分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附加段(神舟-7号以前)四部分,“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7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因为几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它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神七与之前的神舟飞船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板翼(后续神舟飞船改为贴片太阳帆板),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辅助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大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返回舱又称座舱,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各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供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推进舱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辅助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辅助用的小型推进器。附加段在神七之前携带各种设备(因为涉密性质不少设备暂不能直接介绍)神八起由对接装置取代。
已执行的任务
截至神舟十一号任务完成后,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11艘系列飞船,其中载人任务6项、无人任务5项。
任务名称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着陆时间
着陆地点
航天员
备注
神舟一号
1999.11.20
6时30分03.500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99.11.21
15时41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无人
首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1.10
01时00分03.561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1.1.16
19时22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无人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3.25
22时15分03.544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2.4.1
16时51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搭载模拟人
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12.30
00时40分03.54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3.1.5
19时16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搭载模拟人
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10.15
09时00分03.497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3.10.16
06时22分48秒
四子王旗着陆场
杨利伟
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发射技术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10.12
09时00分03.58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5.10.17
04时33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费俊龙
聂海胜
首次搭载二人,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
神舟七号
2008.9.25
21时10分04.988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08.9.28
17时38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首次搭载三人,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又称航天行走)。
神舟八号
2011.11.1
05时58分10.430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1.11.17
19时32分30秒
四子王旗着陆场
搭载模拟人
第五艘无人飞船,于11月3日及11月14日两次自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为建立中国空间站做准备。
神舟九号
2012.6.16
18时37分24.558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2.6.29
10时03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景海鹏
刘旺
刘洋
搭载三人,首次搭载女宇航员,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9][10]。
神舟十号
2013.6.11
17时38分02.666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3.6.26
08时07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聂海胜
张晓光
王亚平
搭载三人,第二次搭载女宇航员,第二次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进行首次航天授课。
神舟
11号
2016.10.17
07时30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6.11.18
13时59分
四子王旗着陆场
景海鹏
陈冬
搭载两人,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驻留30天。
神州
12号
2021.6.17
9时22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未返回,预计9月
预计东风着陆场
聂海胜
刘伯明
汤洪波
搭载三人,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已驻留90天。
计划中的任务[编辑]
从神舟十二号开始,神舟飞船第二批次将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地定期往返,负责一系列对接与安装、支持任务,设计乘员均为3人。
任务名称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着陆时间
着陆地点
神舟十三号
预定2021年10月16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2年4月
四子王旗着陆场
神舟十四号
预定2022年5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不详)
四子王旗着陆场
神舟十五号
预定2022年11月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不详)
四子王旗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阶段。
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
神舟十二号飞船经历上升、入轨交会飞行后,将与已经和天舟货运船形成组合体的空间站核心舱对接,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组合体,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任务。后续,待航天员本次飞行任务完成,航天员返回飞船,飞船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
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神舟十二号飞船自然有些特别之处。首先是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的升级,本次任务将采用快速交会技术,在空间站核心舱的配合下,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和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航天员即可以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生活和工作,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可以大大减少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同时,对返回过程控制算法进行改进,使航天员返回过程和着陆落点位置控制更可靠。
其次,面对以往卡脖子的芯片,神舟十二号飞船进行了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而且随着中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依托中国中继卫星系统,测控由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天基测控为主,地面站船测控为辅,减少对测站、测量船的需求,既扩大了测控覆盖率,又节约了任务成本。
神舟十二号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此前基础上,共进行了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再次刷新了自身纪录 。
神十二舱外活动列表[编辑]
主条目:天宫号空间站舱外活动列表
次数
航天任务
航天员
开始时间
(UTC+8)
结束时间
(UTC+8)
时间长度
工作内容
1
神舟十二号
第1次
刘伯明, 第2次
汤洪波, 第1次
2021年7月4日
08:11
2021年7月4日
14:57
6小时46分钟
抬升空间站舱外全景相机
与机械臂协同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
2
神舟十二号
第2次
聂海胜, 第1次
刘伯明, 第3次
2021年8月20日
08:38
2021年8月20日
14:33
5小时55分钟
安装舱外扩展泵组、抬升全景相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