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三农问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重要?
本文,我来跟你说说中国的三农问题,以及解决三农问题,为什么对中国那么重要?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量都占据大多数。
历朝历代,解决好了三农问题,就稳定了政治基础,掌权者就能够稳定政权,反之,三农问题解决不了,那就会出现农民起义的现象。
中国最近一次的农民起义就是毛主席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
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农民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是依托中国广大农村当中的农民,建立广泛的革命根据地,进而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进行反抗,农民们一面挥舞锄头搞建设,一面拿起枪杆子,打出了新中国的政权。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他信奉马列主义,可是毛主席并没有照搬马列主义,而是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了我们自己的共产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的实际情况就是占据中国人口大多数的群体是农民,过去几千年是这样,民国时期,也是这样。
毛主席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深刻了解中国最底层的农民生活状况是怎么样的。
学生时代,毛主席也多次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农村的基本情况。
工作之后,毛主席更是花了32天的时间,在湖南农村进行考察,进而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那是1927年春天,彼时国共两党明面上仍然在合作,陈独秀还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可是,蒋介石发动了412政变,汪精卫发动了715事件。
这两次清党运动,共产党组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数万名中国共产党员被反动派所屠杀,全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当中。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随后的八七会议,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毛主席率领的队伍,正式打出了共产党自己的旗号,工农红军就此诞生。
随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几经辗转,最终来到了江西井冈山,建立起来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自从拿起枪杆子打政权开始,毛主席和共产党人就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毛主席说: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那么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解决了农民的这些问题,农民就拥护共产党,农民就跟着共产党起来抗争,让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赶跑了日本鬼子,用手推车推出了三大战役的胜利,用小米加步枪干趴下了美帝国主义。
这一切,都是因为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人重视群众路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进行武装斗争,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改运动,农民终于分得了自己的田地,真正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
无论是美帝对我们的封锁,还是后来苏联对我们的遏制,新中国都能够安然度过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毛主席和共产党人才能在国际形势异常恶劣的情况下,有底气硬刚两大超级霸主。
甚至,当苏联极限施压之时,毛主席也能顶住压力,喊出:大不了,我再上井冈山打游击。
井冈山精神是什么?
毛主席说:井冈山精神说到底,第一还是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这是我党我军的宗旨,是井冈山精神的宗旨,也应该成为我们订一切计划的宗旨。1927年冬在井冈山,我们没有吃的,吃点儿野菇子明确规定不能采大的,要把大的留给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也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2020年12月28、29日,高层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高首长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这个高度非常高了。
三农问题涉及中国发展的根基是否牢固,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现在仍然是这样,未来也不会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即使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在进行当中,可是,农民仍然是中国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要解决农民的问题,仍然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所在。
2020年11月,中国如期完成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占全世界20%人口的中国,消除了贫困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那可不能出一点岔子。
这么多年,无论城市如何发展,城镇化如何推进,国家始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
不管我们有多少外汇在手里,可以去购买外国的粮食,我们仍然要坚持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做到自立自强。
尤其是当今世界格局之下,美帝疯狂制裁打压我们,中国与美帝硬脱钩在所难免。
可是,美帝今年仍然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农产品,包括大豆、玉米、高粱、猪肉和牛肉,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中国的大量进口,让美帝的农场主能够在受到疫情冲击时,还能存活下来。
而中国进口这些农产品,也能够让耕地更多地种植主粮,也就是稻谷和小麦,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从外国进口的农产品,有许多是转基因产品,对于我们民族的威胁将是长期性的。怎么办?
我们需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供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农业机器设备,更好的种子,让我们的农产品产量继续提升,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粮食安全水平,降低从外国进口农产品的数量。
农业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米袋子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了。
第二个三农问题就是农村问题,现在中国农村的空心化太严重了。
愿意留在农村里种地种田的年轻人太少,因为农作物的经济价值比较有限,跟工业品相比,投入产出比太低,所以年轻人宁愿去城市里面成为一名打工人,也不太愿意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如何留住年轻人,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在农村发展,开创一番事业,这也成为了高层关心的问题。
让乡村宜居宜业,这是高层开会提出的第二个目标。
农民如果能够在农村安居乐业,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成为一名农民工呢?
可是现在的生活成本太高,在农村工作,也许只能支撑在农村的生活开支,略有盈余。
一旦农民的孩子要到城市上学,或者农民生病要去城市看病,那么巨额的开支显然是农民收入难以负担的。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留守儿童在乡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外出务工,这也成为了中国社会这二十多年来的普遍现象。
伴随着让农村宜居宜业的就是高层提出的第三个目标:农民富裕富足。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来的奋斗目标。
只有最广大的农民群体做到了富裕富足,中国才算是真正的富强了,所谓的藏富于民,也就是让普通老百姓普遍富裕起来,而不是让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从现在国际国内形势来说,农民富裕富足也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高层提出了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
其中内循环的重点就是放在农村,放在广大农民群体身上。你还记得曾经的家电下乡热潮吗?
那就是中国应对产能过剩的局面,通过政府补贴,让家电这样的消费品以便宜的价格大量进入普通农户家中。
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另外一方面也能够消化掉过剩的产能。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刚刚迈入万元时代,各种家电产品的价格也正好符合了人均收入提升的水平。
现在,国家又在提倡汽车下乡的政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面向农民推广普及。
随着中国国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这次下乡的产品变成了汽车,价格大概在10万元左右。
同样,汽车下乡可以提升农村的交通运输能力,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正是基于此,国内大循环有了巨大的空间,国内的生产制造企业也有了发展的动力。
这一切的前提是:农民收入能够快速增加,农民富裕起来之后,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消费,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也就稳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也就扎实了。
这就是最高首长提出来的三农问题发展目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过去四十年,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很快,大城市发展越来越好,一线城市甚至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可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
最高首长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把乡村振兴提高到了战略全局的高度。
并且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
人民的国家为人民,人民的政党为人民,人民的领袖为人民。
为农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自从毛主席时代开始,这个使命就敦促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曾经一度,由于各种原因,这个使命丢失了,人民眼睁睁看着资产阶级在中国复辟了,人民为此悲愤不已。
现在,这个使命回来了,初心回来了。
2021年到了,立志建立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也即将迎来百年诞辰,风华正茂的共产党人,一定可以遵循着毛主席那一代人的足迹,重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