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议政后老八胤禩下场结局(八贤王夺嫡失败真实历史)

胤禩苦心经营几十年,他妄想扳倒雍正,让弘时当个“傀儡皇帝”,大权掌握他手里。因此,胤禩不仅收买掌控了京畿兵权的隆科多,还利用雍正急于推行新政召集关外旗主“整顿旗务”的时机向雍正发难,此次胤禩都做了充分准备,为什么“逼宫”会不成功呢?

徒有其表败絮其中

八阿哥胤禩,虽然素来有“八贤王”美名,经过多年经营在满朝文武中基础也极好,如果他身在庙堂,心在朝百姓,想必他绝对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一位。

但他掌管户部期间造成国库亏空的局面,之后主动请缨清理刑部冤案,处心积虑诱供肖国兴扳倒太子,百官议举太子,更是遭受康熙打压,并评价他“胤禩处处学朕,但处处又学的不像,其心可诛”!

再后来“死鹰事件”,八阿哥胤禩其实已经名实存亡了。康熙六十大寿时,胤禵为了讨好康熙从西北弄了一块流星石,流星石上面带有天然刻字,上面的字寓意着添福加寿的吉兆,所以特意叫人拿回来进献给父亲康熙作为寿礼。

但被八阿哥胤禩调包后,胤禵的孝心转眼间被换成一只死鹰,直接让胤禵被不孝罪名黑锅。而胤禩这么做,一是想陷害胤禵,让他失宠;二是想制造混乱,有机可乘。其实,康熙知道这是胤禩所为,康熙没有顺他心意而走,只是选择了冷处理,没有查办任何人,稳住了当时的局面。

此后,康熙对胤禩极度厌恶,所以逐渐削夺“八爷党”在朝堂的势力,打压胤禩,使胤禩彻底失去了夺嫡机会。

雍正继位初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胤禩被封为总理王大臣,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实权,尤其是兵权。八王议政是胤禩做最后的反击,妄想通过“逼宫”来扳倒雍正,所以拉拢了众多反对新政的大臣,还有关外旗主、掌控了京畿兵权的隆科多、皇三子弘时。

虽说胤禩得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兵马支持,又利用弘时和弘昼假传圣旨,故意混淆视听,让关外旗主暂时得到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控制权,但实际上,到了真正调兵和用兵上,只有皇帝和十三爷胤祥才能调度。

而胤禩当时的想法是,他只想利用这个时间差瞒天过海,协同四位旗主逼迫雍正同意八王议政,尽快交出权力,由此来架空雍正,等到木已成舟,关外旗主就算完成他的使命,胤禩的目的也达到了。

所以胤禩机关算尽,尽管利用隆科多京畿的兵马控制了朝会,但他却忽略了十三爷胤祥这个定海神针,他光借隆科多那点兵权,是无法跟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两营的兵力马相抗衡的,所以,所谓的八王议政根本就闹不起来。

张廷玉犀利的语言攻势

胤禩“逼宫”的阵势气势汹汹,如果没有十三爷最后出现,雍正会留有后手吗?按照当时雍正汗流满面的情况来看,雍正很可能没想到老八会玩这一出,如果十三爷胤祥不出现,或者被老八控制住的话,雍正可能也有后手处理,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那些后手都是雍正最不愿意做的。

好在张廷玉站出来给胤禩他们普及了什么是叫“八王议政”,经过一番犀利的语言攻势之后,胤禩的“逼宫”是闹不起来的。四个旗主之所以会入京帮助胤禩,无非是因为雍正推行新政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在八爷党的煽风点火下,目的是为了让雍正废除新政,恢复他们旗人的特权。

张廷玉站出来普及一下真正的“八王议政”知识,说从努尔哈赤到康熙这一百多年里,大清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八王议政”,其实张廷玉说到这里,四个旗主就已经动摇了,要说论嘴皮子、论墨水,怎么可能是一肚子墨水的张廷玉的对手?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张廷玉一向谨言慎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张廷玉深知胤禩的脾气,对症下药,当胤禩听完张廷玉一席话逼急了,说出张中堂是为了怕失去自己军机要臣职位的时候,张廷玉直接灵魂拷问:“八爷,咱俩同时弃官不做,归隐山林如何?”

潜台词就是,你污蔑我张廷玉看重军机大臣权力,荣华富贵,那好啊八爷,你是个爷们的话,咱们一起辞官,你敢吗?就这一句话,噎着胤禩半天没缓过神儿,只能感叹,关键时刻姜毕竟老的辣,胤禩虽说也是老谋深算,但是和张廷玉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点,但就是那么一点,确是分出胜负的关键,可谓是细节决定成败!

所以张廷玉的话已经把四位旗主摆上了台面,逼着他们对朝廷表白,要么和皇帝好好商量,对于双方都有好处,要么就撕破脸跟皇帝死磕到底,坚持恢复八王议政。

再说,四个旗主中最年长的旗主简亲王勒布托,当张廷玉问到他时,连他都承认后金制度没有八王议政的事,只不过睿亲王都罗和其他两位不好对付,所以雍正还特意问了他们,你们还要谈“八王议政”吗?

此时没有一个敢上前来说话,所以胤禩的“逼宫”闹剧,在张廷玉的言语的攻势下,其实已经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人算不如天算的“八贤王”

在张廷玉硬怼“八爷党”后,老八一时半会没缓过来,所以此时的雍正只需要对付四位旗主就可以了,其实只要雍正同意废除新政,四位旗主也就不想闹什么名堂来了,如果最后关头十三爷没有出现的话,雍正可能真的要和四位旗主妥协,同意他们废除新政,恢复旗人长久以来的特权。

这样一来,他们利益没有遭到损害,四位旗主肯定不会再提八王议政了,当胤禩失去了四位旗主的支持后,此时的八爷党就已经师出无名,一败涂地,所有派系党羽都全部溃败,就连最后王牌的隆科多,也都是墙头草一个,随风而倒,一见局势不对立马准备开溜。

然而,四位旗主默认不再提“八王议政”后,胤禟还幻想着扳回局面,于是做了最后的垂死挣扎,继续在那里挑事,这也是雍正说他们“是铁了心自绝于朕,自绝于列祖列宗”的原因。

而此时胤禩还不知道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已被十三爷胤祥拿下,即便四位旗主不替他发声,他也自认为已经胜券在握,所以说话也不含糊,句句诛心,说雍正用人方面就有很多失误,群臣可是敢怒不敢言,诺敏的弄虚作假,年羹尧在西北贪污挥霍,以至国库空虚,田文镜得罪读书人,以至生员罢考,你说人心怎么能不失?

胤禩认为自己的上半场之所以输,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使得雍正最终登基;但是下半场他自认为不会输,也不可以输,因为他已经做好充分准备,所有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逼迫雍正退位,保皇三子弘时登基做“傀儡皇帝”。

但当十三爷胤祥押着几位“共管”防务的关外将领进来的时候,他深知自己的未来宏伟蓝图已经化为泡沫。

十三爷的出现,隆科多墙头草,没有兵权的胤禩,这时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所以胤禩、胤禟、胤䄉“逼宫”的画面,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局势了,说话的态度已经到了硬扛的程度,可见已经做到了孤注一掷,不再互相演戏了,所以胤禩卸下了自己身上重负,对四哥说:皇帝四哥,你赢了,你赢了!

因此说,人算不如天算,老八机关算尽,如意算盘打得更是叮当响,但上天再一次眷顾他的皇帝四哥,天道而不违,“逼宫”最终以闹剧失败而告终。

结语

《雍正王朝》中,胤禩上半场失败了,怪自己没充分准备,给雍正得了个便宜,下半场的失败的原因是百密一疏:

其一徒有其表,没有兵权;

其二最后的王牌隆科多是墙头草,一见势不妙就怂了;

其三张廷玉的硬刚攻势,压倒了八爷党的一半气势;

其四主要关键忽略了老十三,即便老十三身体抱恙,还是在弘昼的提醒下破了老八的阴谋,轻轻松松夺回了两营兵权。这也是胤禩“逼宫”的失败几个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