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车企十大金句,透露出了自信、傲慢、偏见……
2023 年即将结束,这一年的新能源车市,以「地狱」难度开局,以「内卷」和「求新」为主旋律,以「强者恒强,格局将定」迎来收尾。
这一年,车圈发生太多太多的大事件:新能源补贴退坡、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智能化如火如荼、自主品牌攀高端、华为系高举高打、增程式强势突围、海外品牌重注中国、中国品牌加速出海 ……
老势力变新、新势力变老,群雄逐鹿,热闹非凡。
12 月起,电车通推出「电车通 · 年度」专题,「聚焦 2023」系列将系统梳理 2023 年智能电车行业、品牌、新车、技术与人物,记录产业关键时刻、见证百年汽车变革、致敬时代创新勇者,敬请关注。
>>>
再好的广告,也要企业付出成本宣发,而且难以跨圈传播,但「梗」却可以由网友们自发宣传。互联网文化极度发达的今天,车企领导人随便一句话,就可能引发一阵热议,从而形成一个梗。
那么刚刚过去的 2023 年,车企领导人们都传出了哪些金句呢?
毫无疑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说出的「遥遥领先」,绝对是 2023 年汽车圈最热门的梗,并且极度出圈。
余承东的原话为," 华为问界的质量遥遥领先,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华为问界都遥遥领先。"" 和新势力、特斯拉相比,我们遥遥领先。"
余承东的本意是指出华为汽车业务智能化技术拥有优势,却因华为的超高人气,成为了网络热梗。
李想:" 理想 L9 是 500 万元以内最好的 SUV!"
余承东:" 问界 M9 是 1000 万元以内最好的 SUV!"
我们已经搞不清这个格式谁最先使用,但现在这句话已经取代了曾经流行一时的「天花板」梗,越来越多车企宣传自己的产品是 XX 元以内最好的轿车 /SUV/MPV……
只能说中国汽车行业独特的情况,造就了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几十万元的国产车已不满足与其他同价位产品竞对,而是对标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产品。
无论产品力能否比得上,冲着这份自信,就该给国内车企点个赞!
早在 2021 年,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就曾表示:" 未来只会有 5~10 家头部车企。"2023 年何小鹏又表示,"300 万的年销售规模或将只是车企生存的入场券。"" 到 2030 年,仍能存活下来的车企会在 8 家以内;未来,只有同时实现高效研发、成本平衡、高端体验,才能有可能在此中胜出。 "
不止何小鹏这么认为,余承东、顾宏等业内大佬同样发表过类似的言论。他们普遍认为随着行业的成熟,汽车产业头部化加剧,未来几年时间会有大量车企掉队,最终全球头部车企不会超过 10 家。
2022 年全球汽车销量数据显示,位列第十的车企是宝马,年销量 233 万辆。何小鹏认为年销量 300 万辆只是入场券,未免有点过于焦虑,年销 100 万 ~200 万辆车,或许算不上巨头,但不至于为生存而挣扎。
" 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上海车展上,沃尔沃高管高调骑脸嘲讽造车新势力," 为什么有的车号称最智能却还是刹不住?"
话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严格来说电动汽车的技术难度确实略低于燃油车。新势力普遍从增程式、纯电动入手,大幅降低研发难度,想要学会老牌车企多年技术积累的成果,自然并不容易。
然而也不是老牌车企随随便便就能学会新势力的技术,尤其是智驾与电动汽车平台。强大如大众汽车,算是海外老牌车企中转型最积极的车企,推出的产品在国内都略显竞争力不足,不得不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以获取技术支持。
老牌车企抬高自己可以,但别贬低他人。
广州车展上,广汽本田打出口号 " 合资不是落后代表,它有着成熟的稳重,也有后发的韧劲。"
能喊出这句话,足见合资车企确实有点急了,船大难调头的他们失去了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最佳时机。
日前乘联会公布信息,2023 年国内自主品牌共推出 94 款新能源汽车,合资车仅推出 7 款。这个数据统计的是新型号,而非常规迭代产品。
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自主品牌,丝毫不愿意给合资车喘息之机,仍在全力发布新品抢占市场。
标准的大实话,出自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
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猛涨,202 年份额占比达到 25%,2023 年预计在 33% 左右,新能源与燃油车销量处于此消彼长状态。
2019 年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预测,国内新能源汽车份额占比将在 2025 年达到 25%,2030 年达到 40%,2035 年达到 50%。现在看来,很可能 2027 年前后,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达到 50%,提前 8 年完成目标。
传统车企需要加速转型,以避免如何小鹏所言,被市场逐渐淘汰。
" 首先我要承认我说错话了,那么多人买燃油车,都是有原因的,我那话说得太早了,可能再过 10 年、5 年都会好一些。我说这句话肯定是要检讨的 "。2023 年 12 月 14 日的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蔚来 CEO 李斌公开道歉。
能够让李斌公开道歉的原因,则是他曾在 2021 年表示:" 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
公开贬低所有燃油车主的行为,无疑为蔚来抹黑,这几年国内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以及蔚来汽车的销量,证明李斌当初的想法有些幼稚。
至少现阶段,燃油车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哪怕是十年后,全球市场燃油车也不会被淘汰,长期共存才是正常状态。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仍存在冬季续航锐减、不适合跑长途的问题,虽有改善却未能彻底解决。
12 月 28 日,米粉期待已久的小米 SU7 正式亮相。该车发布前,小米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立起了五个广告牌,分别致敬理想、蔚来、小鹏、华为和比亚迪。
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却表示," 人要总想着被致敬就完了,但人要总想着致敬别人也没啥出息。" 杨学良也曾欢迎过小米汽车入场,但看到小米汽车的过度宣传,忍不住出来吐槽一番。
车企之间不乏「致敬」行为,但这么大动静的集体致敬,只能说确实不多见。至于小米的宣发是否过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面对懂车帝的测试结果,余承东愤慨地说出了这句话,随后大量车企加入讨伐评测机构的阵营,导致媒体平台的评测可信度大幅降低。
最近车 fans 创始人孙少军发文确认,华为已主动停止与懂车帝、易车网、汽车之家三大汽车平台停止宣发合作,将各大汽车平台推至风口浪尖。车企需要媒体平台宣发打广告,必需的合作不能少,但媒体平台接受合作后,评测结果难免有所「失真」。
正因如此,长城等一批车企开始呼吁建立独立第三方评测机构,真实有效地检测汽车的各项属性。中汽协也加入了队伍,打算帮助车企建设独立公正的评测机构。
对于消费者而言,有了中立的评测机构,有助于我们了解到汽车的实际表现,方便我们选购产品,不失为一件好事。
2024 年了,还有人记得远在美国的贾老板吗?日前贾跃亭发微博称," 没有一个公司,像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磨难。"
法拉第未来确实多灾多难,一款产品折腾了那么多年,直到 2023 年才实现交付,且目前依然产能低下,整个 2023 年只交付了 10 辆车。
大学时期有位同学是贾跃亭粉丝,总是跟我说他下周回国,结果今天依然无法回国,大概贾跃亭永远也无法回国了吧。
关于 2023 年的十大金句,我没有选择那些正儿八经的车企发言,而是选择了一些比较有槽点的言论。这些话语更「接地气」,或许也更能体现车企高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