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矛盾(俄乌冲突被隐藏的真相)
“枪炮一响,黄金万两。军火商,把自己送往天堂,把他人推向地狱。”
随着俄乌持续发生激烈冲突,乌方不断呼吁西方国家为其提供更多的武器和支持,而俄方则警告美国及北约不要向乌方提供更多重型武器,称此举将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毋庸置疑,俄乌冲突至今,西方军火商已经从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销售中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随着欧洲多国纷纷加大国防支出,武器需求激增,军火商们还将持续从中“套现”受益。
战争意味着暴虐、死亡、毁灭……以及不计其数的金钱消耗。
总有人从战争的硝烟里嗅出铜臭的味道,并借助战争吞噬无尽的财富,攫取庞大的暴利。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枪炮声响起,不仅意味着邪恶与暴力在肆意滋生,更意味着军火商的财富盛宴鸣锣开场。
不同于反派角色,军火商们貌似西装笔挺,神情谦和,但在绅士风度的背后,却是将大批杀人武器当作“军需商品”的富商巨贾。
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发动代理人战争,军火商都热衷于制造紧张气氛,炮制冲突和对抗,大肆渲染战争危险,进而满世界售卖军火,从中渔利,大发战争横财。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背后其实是军工复合体在作祟。
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例,它是美国最大的军火商,常年霸占着全球军工百强企业排行榜首位,其销售额的70%都来自于美国国防部的采购,背后牵扯到议员、高官和军工企业等交织的巨大利益集团。
而军售利润之高,也远超想象。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洛马公司的股价上涨了约16%,雷神公司的股价相比今年初则已经飙升20%。
战争不仅消耗掉了过去五年美国的军火库存,推进了军工复合体在资本市场的大幅盈利,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军费暴涨和军火贸易。
历史上,军火贸易一直与毒品贸易和走私贸易相提并论,并称为世界三大暴利行业。
无出其右,军火贸易是世界上最为暴利的产业,其利润不但数额巨大,而且还会产生长久持续的政治收益,是一种非常赚钱且非常不对称的生意。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全球军费开支已经达到冷战以来的最高点,接近耸人听闻的2万亿美元,而国际武器转让金额同样接近冷战以来的最高水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军火商和背后的政治势力,是这一次俄乌冲突的最大赢家,享受着地缘政治冲突和战争危机带来的“双重红利”,而这些花费,原本可以用在教育、医疗、扶贫、研发、基础设施或者国家实力的其他任何要素上。
动漫《军火女王》里面有句经典台词,“脸上戴着铁面具,心里穿着钢盔甲。”
军火商,是嗜血怪物,是食人恶魔,却不想它正是人类自己催生出来的变异物种,并被包装为“军工企业”和“军火贸易”。
“在这个伸手就碰得到枪支的世界,比温柔更可靠的,居然是子弹这种东西,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思考的思考。我是义先生,在人生苦旅中探寻真相,慰藉灵魂。如果喜欢作者和文章,请点击关注,并点赞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