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夫妇自尽之前,说叛徒傅聪令他们死有余辜,傅聪到底做了啥?
《傅雷家书》是经典的传世之作,既是父子之间的亲情表达,又是与人生、艺术、学习、成长等话题的指导书,非常具有典范的意义。因此,著名作家楼适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时至今日,当我们翻开《傅雷家书》,依然会被傅雷对儿子傅聪浓浓的父爱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依然能在人生、艺术、学习、成长等方面受到教育和指导。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傅雷给傅聪写那些家书时的心情其实非常复杂,包含着心痛、无奈、愧疚等诸多情感。
事实上,当时傅雷和傅聪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正如傅聪和祖国之间的关系一样。傅雷写那一封封家书,不仅是为了教育傅聪,更是想将他拉回来。即使拉不回来,也要为他留一条后路,一条日后返回祖国、回到故乡的路。
令人遗憾的是,傅雷不仅没有等到傅聪归来,反而在风暴来临之时因为傅聪而受到牵连,遭受侮辱之后与妻子双双含冤自尽。自尽之前,傅雷在遗书中大骂傅聪为“叛徒”。
傅雷在自尽前为何大骂儿子傅聪是叛徒?为什么说傅雷给傅聪写家书是在为傅聪留后路?傅聪当年到底做了什么事?傅雷又因何选择自尽?
欲知详情,且让我们先回到56年前傅雷夫妇双双自尽的那个夜晚。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从一块浦东土布做的被单上撕下两长条,打结悬在铁窗横框上。他们还冷静在房间的地上铺了棉胎,以免把方凳踢倒时发出声音惊扰他人。就这样,中国翻译界一代巨匠傅雷在漫漫长夜中愤然离开了人世,他的妻子朱梅馥则以死相随。
在自尽之前,傅雷写了一封千字遗书,将后事分点交代得非常清楚。此外,傅雷也将自尽的缘由写得非常明白:
尽管所谓的罪证是在我们家里搜出的,百口莫辩,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领导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遗书中涉及到两个关键点,一是在傅雷家中搜出的罪证,二是傅雷口中的叛徒傅聪。事实上,最关键的还是傅聪。如果不是因为傅聪,那些年轻的学生也不会那么快就跑到傅雷家中搜查,自然也就不会翻箱倒柜找出很多年前别人寄存在傅雷那里的东西。那些所谓的罪证,就连傅雷自己都忘了。
再把时间往前推3天。1966年8月30日夜,傅雷家的大门被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踢开,开始了大抄家。按说,傅雷是文学界人士,怎么也轮不到音乐学院的学生过来“抄家”。但因为傅聪身在国外,而且一直跟傅雷有联系,他们主要是冲着傅雷和傅聪的家书而来,认为能从信中找到傅雷的罪证。
傅聪写给傅雷的信大多被搜走了,但他们没有在家书中找到罪证。于是,他们又在傅雷家中翻箱倒柜,最后找到朱梅馥的姐姐寄存在傅家多年的一只箱子,从里面一本旧画报上找出了一张宋美龄的照片。
他们让傅雷罚跪,变着花样辱骂殴打傅雷,想让傅雷主动承认错误。但是,傅雷始终昂扬着头。他们离开之后,傅雷对夫人朱梅馥说:要砸让他们砸,最多大不了两条命。
9月2日上午,傅雷夫妇被拉到大门口,被戴上高帽子,推上了长板凳。傅雷的神情异常镇静,没有人知道他是何等的悲愤。除了悲愤之外,傅雷也深感无奈。倒不是因为朱梅馥姐姐寄存在家中的东西被搜出,而是因为傅聪不仅离开了中国,而且在两年前加入了英国国籍。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叛逃,就连傅雷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一想到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培养傅聪,但傅聪却跑到国外;一想到自己写了那么多信给傅聪,但傅聪却始终没有回来,甚至越走越远……傅雷的心,就万分痛苦。
傅聪生于1934年3月,很小就流露出了对音乐的兴趣。在傅聪7岁的时候,傅雷就开始让傅聪学钢琴。为了让傅聪接受更好的教育,傅雷专门在家中请了英语、数学和钢琴老师。语文课则是傅雷亲自上阵,不辞辛劳从古典名著中选材料、编课本,花费了巨多心血。
1953年,傅聪通过选拔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与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那是傅聪第一次出国,傅雷给傅聪的家书从此开始。1954年8月,傅聪被派往波兰,获得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玛祖卡大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这种级别的世界钢琴大赛中获奖!此后,傅聪便继续留在波兰留学。
傅雷得知傅聪获奖的消息后,激动万分地写道:你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同时,傅雷还在信中告诫傅聪不要自满以及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傅聪在留学期间,和傅雷始终保持着通信。在信中,傅雷与傅聪讨论艺术、人生、学习与成长等诸多重要话题,并时常提醒傅聪不要忘记祖国的培养,要保持为国争光的信念。傅聪则在家书中对父母说:但我究竟还是属于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想念祖国,想它美丽的山河,想千千万万从事于正义事业的人们。
四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傅聪毕业了,按计划应当马上回国。但是,傅聪却犹豫了。一年前,傅聪曾回国探亲一次。当时,傅聪有次谈及苏联以及波兰问题,文化部的领导因此批评了傅聪几句:再这样下去,就把你调回来,叫你下乡劳动去!这话虽然只是口头上的,但却在傅聪心中留下了阴影。他要是真被派去乡下劳动,这双用来弹琴的手很可能就废掉了。
而在傅聪即将毕业之时,傅雷也遇到了大麻烦。当时国内的许多文艺家都受到批评,傅雷亦在其中。不少朋友劝傅雷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批评一下,肯定就能过关。但生性正直、孤傲的傅雷却拒绝自我检讨。他说:检讨不花钱,但没有廉价的检讨,人格比任何东西都可贵!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宁折不弯、坚持本心。
当时的傅雷被批判者泼脏水,无力辩解,戴上了一顶极为沉重的帽子。那时的傅雷,一度想到了自杀。他对朱梅馥说:要不是因为还有两个孩子,我就……
傅聪毕业之后埋头苦思了很多天,最终决定独自前往英国。因为他担心自己一回国,就要面对“儿子揭发老子,老子揭发儿子”的情况。尽管,傅雷和傅聪不会那样做。之所以选择英国,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波兰有位英国教授愿意帮助傅聪去英国,而傅聪因为经常要四处演出,护照是欧洲通用的。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得知了傅聪出走的消息之后,赶紧派人去机场,试图留住傅聪。但是,等工作人员到达机场之时,飞机已经起飞了。
傅聪走了。私自出走他国,况且还是敌对阵营,傅聪还是新中国的第一例。傅聪或许根本没想到,他这个第一,将给傅雷带来如何沉重的打击,将会使傅雷承受什么样的灾难。
傅雷得知傅聪出走英国的消息后,当时整个人就呆了。傅雷怎么也想不明白,傅聪为何竟然跑到了敌国?整整两天两夜,傅雷几乎不吃不喝,悲痛欲绝。
从1958年到1959年,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通信中断了一年多。直到1959年10月,傅雷才写信给傅聪。当时,傅雷就能否与傅聪通信向组织上请示,这一事情反映到了周恩来和陈毅那里,周恩来与陈毅通过夏衍转达了国家态度:祖国的大门,任何时候都对傅聪开着。只要愿意回来,欢迎!
傅聪则在信中告诉傅雷,自己始终没有忘记祖国。傅雷夫妇看到傅聪的回信后非常高兴,欣慰地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
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你不忘祖国对你的培养,首长们的爱护,坚持你的独立斗争,为了民族自尊心,在外要出人头地、为国争光。
在傅雷夫妇的教导之下,傅聪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入英国国籍;不去台湾;不说不利于祖国的话,不做不利于祖国的事。对此,傅雷深感欣慰,因为艺术虽然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傅雷本人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将祖国看得非常重。
值得注意的是,傅雷当时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必须要改笔名才能出版,但傅雷宁愿没有收入、饿肚子也不愿改名,因为改名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有错。难能可贵的是,傅雷从来没有向傅聪抱怨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对待,从来没有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他反而一再告诫傅聪: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永远不要忘记祖国。
对于傅聪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傅雷在1960年1月的信中写道:要打天下也不能急,要往长里看。养精蓄锐,精神饱满的打决定性的仗比零碎仗更有效。何况你还得学习,补充节目,注意其他方面的修养;除此之外,还要有充分的休息!
此外,为了使傅聪能读到最新翻译的《艺术哲学》,从中汲取养分。傅雷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不辞辛劳将书中对傅聪有帮助的内容端端正正地抄写好,之后将手抄本寄给了傅聪。这满满的父爱,着实令人感动。
远在英国的傅聪,不光在事业上有了发展,在爱情上也有了收获。1960年,傅聪和英国姑娘弥拉成婚了。她是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女儿,有很好的艺术修养,跟傅聪非常般配。弥拉怀孕之后,傅雷夫妇非常高兴,专门去城隍庙为母子祈福。那天在城隍庙,傅雷正巧看到凌霄花开得非常茂盛,于是给还未出世的孙子取名叫做“凌霄”。
但是,傅雷却不可避免地渐渐老去了,身上的病痛越来越多。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傅雷连给傅聪写信的精力都没有。早在1960年1月的信中,傅雷就曾提到:几星期来闹病闹得更忙,连日又是重伤风又是肠胃炎,无力多写了。当然,傅雷对生死看得很淡,他说:
人老了当然要百病丛生,衰老只有早晚之别,决无不来之理,你千万别为我担忧。我素来对生死看得极淡,只是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
在之后的信中,傅雷又教育傅聪不要沾染国外的不良习气,同时要把汉语文章写好。傅雷告诫傅聪,靠艺术谋生而能不奔走于权贵之门,这点儿傲气是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应当给西方做个榜样。此外,古人说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傅聪现在还没遇到真正的逆境,还没经过岁寒的考验,要对自己提高警惕!
遗憾的是,傅聪最终还是击碎了傅雷最后的希望,彻底伤透了傅雷的心。1964年8月,傅聪加入了英国国籍。此时的傅聪,其实也非常无奈。当时他出国已经10年,护照到期了。国内已经将他视为叛逃者,尽管傅雷告诉他“祖国的大门对他敞开”,但他不敢完全相信。而岳父和妻子,则强烈希望他能加入英国国籍。
傅聪加入英国国籍,意味着放弃了中国国籍,这对傅雷是极沉重的一击。尽管,傅雷完全能理解傅聪为何要这样做。但理解归理解,傅雷的民族自尊心还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傅雷是非常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将爱国、气节、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傅聪放弃中国国籍,对傅雷的打击可想而知。
尽管傅聪和妻子弥拉给他写信,甚至就连亲家梅纽因也给他写了信,但傅雷都没有回信,连续好几个月没有写信给傅聪。但是,傅聪到底是他傅雷的儿子,是他倾注无数心血培养出来的儿子。最后,傅雷还是给傅聪回信了。傅雷在信中写道:
你的处境,你的为难,你的迫不得已的苦衷,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怎么能责怪你呢?可是再彻底的谅解也减除不了我们沉重的心情。民族自尊心受了伤害,非短时期内所能平复,因为这不是一个“小我的”,个人的荣辱得失问题。便是万事随和处处乐观的你的妈妈,也耿耿于怀,伤感不能自己……
对于傅聪是否能够回来,傅雷有些绝望地写道:我们知道一切官方的文件只是一种形式,任何法律手续约束不了一个人的心——在这一点上我们始终相信你;我们也知道,文件可以单方面的取消,只是这样的一天遥远得望不见罢了。
傅雷夫妇仍在等待着傅聪归来,只是那一天,遥远得望不见了。1966年6月初,傅雷收到了傅聪写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还夹带了朱凌霄的照片。傅雷夫妇看到照片后非常高兴,随后,傅雷给傅聪写了最后一封信。在家书中,傅雷向告诉傅聪:朱梅馥正在为凌霄打毛线衣。
此时的傅雷,最期望的就是傅聪能带着妻儿回国,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傅雷本人也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奢望。此时的傅雷,不仅遭受到病痛的折磨,而且也预感到了一场大风暴即将来临。在给傅聪的最后一封信中,傅雷写道:我身心交疲,工作的苦闷比你更厉害得多。
1966年8月底,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因为傅聪加入英国国籍而找上了傅雷。随后,傅雷遭受到了殴打、辱骂。傅雷向来孤高、耿直、嫉恶如仇,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节和人格,宁愿站着生,也不愿跪着死。在知道自己无力辩白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尽。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双双自尽。在遗书中,傅雷这样写道: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小新认为,傅雷其实是想用反语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时代的控诉!傅聪的出走主要是出于无奈,为形势所逼,傅雷虽然接受不了这一点,但完全能够理解。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傅雷在遗书中还特意交代了这样一件事:六百元存单一给周菊娣(保姆),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
傅雷在自尽前写遗书之时,还能考虑到一生孤苦的保姆,留下一笔钱给她做生活费,不难看出傅雷夫妇是何等善良!也可看出,当时的傅雷夫妇相当冷静。他们之所以做出自尽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傅雷夫妇逝世之后,别有用心的英国记者找上了傅聪,希望他能说出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话。但傅聪始终谨记着傅雷对自己的教导:对祖国要怀有赤子之心,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老话说得好:是非自有公论,日子久了自然会黑白分明!
因此,傅聪没有对父母之死发表看法,没有说一句对不起国家的话。13年之后,傅雷夫妇沉冤得雪,傅聪被允许归国。
1979年4月,傅聪终于回到了祖国。他跪在父母的墓碑前,仿佛仍能听见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墓碑正面镌着《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墓碑背面则刻着对傅雷夫妇评价:傅雷,赤子之心,刚正不阿;朱梅馥,宽厚仁义,贤良淑德,与傅雷生则相伴,死亦相随。
此时的傅聪,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并且受聘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时常归国演奏、参加活动。在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之时,傅聪说:父亲是我最好的老师。
如今,傅聪也已离开这个世界。不过,《傅雷家书》必将作为经典名著流传下去,感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如果深入了解家书的写作背景,则更能读懂傅雷的苦心。本文由文学之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