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锁:河南第一懒人,脚不沾地吃饭靠喂,23岁在家中活活饿死
文|三木
编辑|地缘历史档案馆
2009年12月,有着“河南第一懒人”之称的杨锁,饿死于家中,年仅23岁。若不是堂哥杨德玉因事前来查看,否则尸体发臭都会无人知晓。
杨锁的家中破破烂烂,乍一看,还以为是被小偷洗劫的案发现场,杨德玉大惊失色,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得知消息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的,来到杨锁家外探头探脑。
“杨锁脚不沾地、吃饭靠喂,都懒到这个地步了,你以为他家里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看他家那样,小偷都嫌弃!依我看啊,他是被自己懒死的!”
而法医的调查结果竟证实了村民的玩笑话,杨锁真的是被活活饿死,堂兄杨德玉无奈叹气。
“他是被自己懒死的啊!”
那么,杨锁到底为何会变成这样,以至于将自己活活懒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恶魔的溺爱
经过警方的走访调查,众人总算明白了前因后果,一位民警无奈的将调查结果告知杨德玉。
“你堂弟也真是一个能人,懂冷不懂饿,为了能在冬天取暖,你堂弟拆了门窗用来烧火,所以家里才会破破烂烂,像被小偷光顾了一样。可是你堂弟饿了却不知道去找邻居要些吃的,就这样让自己活活饿死。办案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看着一脸不解的民警,杨德玉摇摇头。
“他哪里不懂饿,他父母还活着的时候,他就是家里最能吃的,但他也是最懒的,每天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看他是懒得出去找邻居要吃的,这才把自己硬生生饿死了。说到底,这是他活该,也是他父母活该!”
见杨德玉情绪激动,警察察觉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于是立即向杨德玉询问杨锁的情况,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就此展开。
1986年,杨锁出生在河南罗山县朱堂乡的一户农民家庭中,父母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由于他是家中的“老来子”,所以,自小就被杨父杨母当做眼珠子细心呵护着。
尽管家境贫困,但杨锁满月时,杨家父母还是为宝贝儿子办了一场异常隆重的满月酒。当时,杨家父母大摆筵席,还当着所有人的面拿出一枚精致的长命锁,挂在了杨锁的脖子上,杨父更是激动得满面红光。
“感谢大家来参加小儿的满月宴,我打算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杨锁’,一是锁住他的脚步,希望他能永远陪伴在我们老两口身边,二是锁住幸福,希望他能福气加身。以后这个孩子还请大家多多关照,以后都能帮衬一二啊!”
许是气氛到了,在场村民都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老两口这么久才盼来一个宝贝,帮忙看着点也不费什么心思,村长和书记这么想着,在一片热闹中也附和了几句。
要是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杨锁怎么也不会落得一个这样惨烈的下场,可惜杨家父母过于溺爱,让他逐渐被原本和蔼可亲的村民疏远厌恶。
蹒跚学步是每个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历程,正常来说,幼儿在10到11个月龄的时候就能学走路了,发育慢的孩子最迟一岁半左右,就能走得很稳。
可杨锁和别的孩子不同,直到五岁,他都是靠坐在杨父或杨母怀中出行,双腿对于他来说似乎不是行走的工具,更像是一对为了看起来正常而安上的装饰品。
当杨锁看到与他一样年纪的孩子,已经能用灵活的双腿快走、弹跳和跑步了,可他却连走路都还不会。于是,杨锁要求母亲教他走路,可杨母却抚摸着他的脑袋柔声诱哄。
“乖儿子,走路多累啊?妈妈一直抱你不好吗?走路多了还会摔跤、会流血,到时候不仅你疼,妈妈也心疼,还是让妈妈抱着你吧。”
见自己的要求被反驳,杨锁立刻大声啼哭,杨母没办法只得将他往地上放。
杨锁兴高采烈的以为,自己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飞快地跑起来。却不料脚刚落地,他就跌坐在了地上,就连站起来都困难,更别说跑了。
见状,杨母立即想把他从地上抱起来,可他倔强地要求母亲教自己走路,无奈,杨母牵着他的手让他慢慢练习,一来二去之下,他竟也学会了走路。
由于长时间没有活动筋骨,刚学会走路地杨锁并不稳当,很快就重重摔倒在地,手心和膝盖全部擦伤。
这是杨锁出生后第一次见血,剧烈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大哭,杨母一边心疼的把他抱在怀里,一边用手拍打地板。
“不哭不哭,地板欺负你,妈妈帮你打地板,以后不要走路了,看看我儿子都摔成什么样了,心疼死妈妈了!”
此后,杨锁下地走路的次数更少了,杨家父母无论在做什么,都会将他带在身边,就连去市场卖菜,杨父都要将他放在竹筐里一同带去。
看着已经8岁的杨锁被杨父杨母如此溺爱,有村民觉得不妥。
“杨家兄弟,你家孩子年纪不小了吧?男孩子还是皮实点好,就是要吃点苦才能长的快,你和杨嫂子再这样宠下去,就不是爱孩子了,反而是害了他啊!”
话音未落,杨父就朝该村民吹胡子瞪眼睛。
“你以为谁家孩子都像你家孩子那样放养长大的啊?我自家的孩子我爱怎么宠就怎么宠,不关你的事!”
好心当成驴肝肺,村民气得拂袖离去,自此杨家在村里的声誉开始一落千丈。而父母的溺爱让杨锁直到上小学时,才真正学会走路。
除了不舍得杨锁吃苦外,杨家父母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
许是娇惯着长大的孩子,没做过什么家务农活的杨锁皮肤白皙、相貌端正,在一众玩疯了的泥孩子里,他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
这在杨家父母看来,就是儿子优秀的表现,因此更加溺爱,只要他对一件物品流露出喜爱之意,那么杨家父母就会想方设法得到,并巴巴的送到他眼前。
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农村,猪油馍可是个稀罕物,就算是家境殷实也最多买回来解解馋,穷人家的孩子更是口水直流三千里,都吃不上一口。
可杨家是个例外,尽管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但杨父杨母宁愿自己吃糠咽菜,都不愿杨锁受一点“委屈”,因此当其他孩子在以地瓜和玉米当做饱腹食物时,杨锁已经顿顿猪油馍了。
杨锁的待遇令不少小孩羡慕,大家自然希望他能分一些给自己。按理说,物资这么匮乏,就算不给,也没人能说什么,可杨锁在面对小伙伴们渴求的眼神时,竟将还没吃完的猪油馍直接扔在了地上。
“我为什么要分给你们?你们想吃就找你们爸妈要去,我才不要给你们,丢了都不给你们。”
来找他玩的孩子被他气得一哄而散,杨锁也因此成了村里的“万人嫌”,孤独的杨锁哭着回了家,可杨家父母不仅没当回事,杨母甚至将责任都推到了其他孩子身上。
“不玩就不玩,不要跟这些野孩子玩,他们不懂事,还喜欢欺负人,要是你跟他们玩得好,那我才不放心呢!”
朋友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要是缺少朋友或者朋友的关爱,那么这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将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杨锁在后期能将自己活活饿死,或许就有这个原因在。可眼下杨家父母不仅没有及时发现,反而变本加厉,对杨锁更加溺爱。
有一次,杨锁突然想吃某家店里的鸡腿,而那家店离杨家足足有十几公里,杨父二话不说就出门去买,直到天黑才回来。
面对父亲辛苦买回的鸡腿,杨锁仅咬了一口就扔掉,杨父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认为是自己让杨锁受委屈了。
杨锁不仅在家和村里作威作福,学校中的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霸王。
杨锁想让自己像龙一样厉害,让所有同学和老师都变成自己的小弟,因此,给自己取名为“杨德龙”。
不仅欺负同学与老师顶嘴,还肆意扰乱课堂秩序,班主任曾多次将杨家父母叫到学校谈话。
“杨锁的问题太多了,你们作为家长,应该要管管孩子,学校和班级不是他的一言堂,不能让他一直欺负同学还目无尊长。”
未待班主任说完,杨母就气愤地直拍桌子。
“你这是什么话?我家孩子哪里不好?明明是你不会做老师,我把孩子送到你这是要你教导的,不是要你批评和骂人的!”
久而久之,班主任放弃了杨锁,所有同学也对杨锁敬而远之。杨锁浑浑噩噩地读完了小学,初二就直接辍学回家,自此开启懒人生涯。
酿成苦果
已经成为无业游民的杨锁在家里懒散度日,在父母的娇惯下过着土皇帝的生活。
已经十几岁的少年,不仅吃饭还要杨母一口一口的喂,就连穿衣也要杨父代劳,他已然彻底失去了自主劳动的意识和能力。
村民们得知后,认为老两口的做法太过溺爱,这样下去早晚要出问题。
“你们年纪都那么大了,以后肯定要走在他前头,你们把养杨锁养废,以后他要怎么办,他什么都不会,要让他饿死吗?”
“所以你们还是要教给他必要的生活常识,不要让他真的成为一个废人啊!”
可惜杨父杨母固执的认为,自己做的才是对的,依旧不辞辛劳的照顾儿子,将村民的劝解只当耳旁风。
一直到1999年,杨父因肝病离世,此后,就剩杨母与杨锁互相扶持。
村民们原本以为这件事能让杨锁开始懂事,但不料杨母对杨锁照顾得更加仔细了,杨锁依旧除了睡就是吃,一副懒到头的模样。
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杨父因病去世6年后,杨母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因过于劳累不慎摔下河,等被村民发现时,已经在河里泡了好几个小时。
继杨父之后,杨母也离开了杨锁,一家三口,如今变成了一家一口。
可已经被养废的杨锁什么都不懂,就连买棺材和主持葬礼都不会,村长和书记见此情况,只好帮他把杨母的身后事都办好。
就在众人悲痛之际,杨锁依旧一点感激之意都没有,天天还是除了吃就是睡。
村民们对他没有好感,但也不忍心让他活活把自己懒死,所以就每天给他送些吃的,让他有基本的生活来源。
却不料杨锁彻底赖上了这些村民,要是哪家给的食物多些或好些,他就会天天到该家要食物,有时还要该家主人喂他吃饭。
村民们自然受不了,就将他丢给他的表哥杨德玉,杨德玉先后为他找了工地工人、服务员和保安的活计,都被他用懒惰的性格丢掉了。日子一久,杨德玉也不想再管他,任由他在老屋里自生自灭。
有时杨锁懒到不想出门排泄排遗,就直接在屋里解决,弄得整个屋子都臭气熏天。正因此,才会饿死好几天后都没人发现。
杨德玉不禁叹了口气,“溺爱害人啊!”
结语
杨锁的死亡虽然有他自身懒惰的因素在,可更多还是因为他的父母,若是他父母没有剥夺他成长的权利,那么他根本不可能变得如此之懒。
其实,中国不乏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将孩子看做是易碎娃娃和没有自主能力的宠物,恨不得自己把他们的活计全做了,也帮他们把苦全吃了。
他们以为这样是爱孩子的表现,殊不知,这样是害孩子。
溺爱是所有爱中最不可取的,将人活活养废,进而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好点的或许不会危害社会,但差点的,或许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分子。
由此可见,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应该反思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有时候,孩子也需要挫折和磨练,只有经受过生活的“毒打”,他们才能融入社会,完成社会化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