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苏轼历尽沧桑后,写下一首诗,告诉我们远方不必去
诗和远方?苏轼历尽沧桑后,写下一首诗,告诉我们远方不必去
宋诗,在宋词光芒的掩盖下,很多人对其有所忽略,虽不如唐诗那般影响深远,但宋诗凭着其独有的理趣性,使得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依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理趣,是宋代诗人,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感悟,精简成深刻而又丰富的至理,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富含理趣的诗作,往往言有尽,意无穷,犹如佛家所说的禅机一般,能带来很大的启发,令人顿悟,从而使自己的心境更进一步,苏轼便是此中高手。
众所周知,苏轼是一个非常喜爱游玩的人,虽然他一生多受贬谪,辗转天南地北,但即便是世人眼中的穷山恶水,他都能发现出其中的美好,并且留下诗文。风月的家乡,一个偏僻的山间小城,也曾留过他的诗作与传说。
苏轼此人,用如今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一个热爱“诗和远方”的人,然而在走遍千山万水、历尽沧桑之后,他却写下一首诗,告诉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告诉世人,远方其实不必苦苦追寻。
《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是苏轼在晚年的时候,写给小儿子苏过的一首诗,或者说是一道偈子。诗的意思,平白如话:庐山的烟雨浙江潮,这是苏轼非常想去看到的景观,没到之前,千般不消,但是看过之后,发现也没什么特殊,不过就是庐山的烟雨浙江的潮。
临终之前,苏轼手书给儿子这首诗,定然是大有深意,此诗虽短,却包含着无尽的哲理,下面,风月说说自己的浅见:
这首诗的深意,便在于首尾两句,这两句,一字不差,说的是庐山、浙江两个景点,不过,前后却是截然不同的心境。这两个景点,可以说是狭义上的“远方”,就拿我们大部分人来说,都厌倦眼前枯燥单调的生活,希望能够去远方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这样才是富有诗意的生活。
在没有看过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潮时,无比向往,千方百计的想去领略一番,但是,当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踏上旅途,匆匆忙忙地赶到庐山、浙江看过之后,发现也不过是如此,在经过短暂的欣喜和赞叹之后,又觉得索然无味。
而广义上来看,所谓的庐山烟雨浙江潮,便是我们生活中的目标,或许是期望在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所;又或者是功成名就,成为众人羡慕的企业家;因此,我们努力、奋斗,踏上旅途,渴望实现目标。
可是在实现之后,却发现那些曾经羡慕想拥有的,也不过如此,曾经渴望的“远方”也并不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释放和升华,反而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匆忙的旅途,让我们忽视了生命中的美好和沿途的风景。
这世间本没有远方。
只要你心有山水,那么从起点到庐山、浙江的一草一木,都是最为优美的风景;同样,只要心有远方,那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柴米油盐,都有着无穷的诗意。何必名山大川、何必锦衣玉食,我们的眼前,便是“诗和远方”。
我想这也是苏轼想告诉儿子苏过的,世人所向往的美景,世人所羡慕的高官,功名利禄,皆是凡尘俗物,得到之后,才会发现不过如此。苏轼一生起起落落,曾高居庙堂,也曾流落岭南,但他均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此他活成了世所仰慕的苏东坡。
只要用心对待眼前生活,苟且也充满诗意,远方,不去也罢!